梧州日报讯(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罗庆斌)近日,市植保部门根据全市农作物品种布局、栽培方式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上半年全市水稻、蔬菜、果树等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总趋势呈中等发生、局部偏重。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水稻计划种植面积91.65万亩,其中杂交稻占95%以上;蔬菜计划复种面积50万亩;西(甜)瓜计划种植面积5万亩,柑橘类水果51万亩,荔枝、龙眼共15万亩。植保专家分析,今年初春比去年偏冷、雨日和雨量偏多,稻飞虱、三化螟等多种害虫在安全越冬和冬后羽化,造成冬后田间病虫源基数大。进入4月份后,我市升温多雨,高温高湿的环境利于外地虫源迁入为害,也利于病害的发生与传播。 根据市、县两级植保部门冬后田间病虫源基数调查,水稻病虫鼠害发生的趋势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其中稻飞虱、三化螟的虫源基数比去年同期稍多。蔬菜病虫发生趋势为中等程度,主要病虫有黄曲条跳甲、小菜蛾、斜纹夜蛾、菜青虫等,均比去年同期偏少。果树病虫发生趋势为中等、局部偏重,柑橘类水果类主要病虫有柑橘木虱、红蜘蛛、介壳虫、潜叶蛾、蚜虫、炭疽病等,总体发生程度和去年相当。 市植保部门提醒,各地要加强田间调查监测,及时掌握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动态,指导广大农户开展应急防治、群防群治、统防统治、专业化防治。防治方法可采取春灌灭螟、杀灭三化螟田间越冬幼虫,栽培高抗优质高产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排灌,培育壮健植株等措施,还可因地制宜采用杀虫灯、黄色诱虫板、害虫性诱剂、防虫网、生物农药等对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植保技术除虫防虫,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此外,种植户应合理轮换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高防治效果,延缓病虫的抗(耐)药性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