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聚焦梧州 >>正文
     
孩子“不好教” 得用新办法
——我市特殊教育发展情况观察
2018-04-03 10:54    梧州日报   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孔健敏 胡沛洁

梧州日报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孔健敏 胡沛洁

3月21日至22日,市教育部门邀请江苏省常州市光华学校、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教研团队到我市开展教研交流活动。活动一经敲定,消息便不胫而走。南宁、柳州等11个区内城市的40所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慕名前来,近300名特教工作者参与了此次活动。

为什么一个地市的教研交流活动能产生如此大吸引力?特殊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正倒逼特教工作者不断认识并更新教学理念、办学模式。学习发达地区的成功办学经验是迅速有效的途径。

“不好教”困局愈发突出

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导处副主任李柳蓉入职特教行业近八年。她说,入职初期,在校生中的轻度智障孩子占比大,孩子能认字、写字、造句。现在,她所带的二年级智力残疾学生中,大部分孩子患多重残疾,很难完成简单的指令,“不好教”。

“孩子不好教”是我市特殊教育发展的新情况。岑溪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李培龙说,2014年全校学生仅有60多人,今年在校生将超180人。伴随学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孩子患有多重残疾、残疾程度较深、所患的残疾类型新等情况也愈发突出。在市特教学校,去年秋季学期招收10名一年级新生全是自闭症患儿,这是学校首次遇到的情况。

目前,我市正积极应对特殊教育发展所需。近年来,全市共建成4所特殊教育学校、3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并有3个特教班设在普通学校。各所学校通过改(扩)建、添置设施设备,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增设教学、康复项目,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同时,普通学校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相关特教学校针对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活动,保障了特殊孩子也能接受义务教育。

截至2017年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总数为1657人,有1505人入学,其中入读特殊教育学校及特教班397人、随班就读917人、送教上门191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8%。

改革办学模式让孩子成长

其实,特殊教育发展硬件建设完善不会带来教好孩子的必然结果。当以“不仅让孩子入学,还得让孩子成长”为教育目标,业内人士说,扭转“不好教”的关键,需要在课堂教学、办学模式上寻找突破。

“数学原来还可以这样教。”市特教学校教师施若男说。在观看光华学校教师带来的《比高矮》生活数学课后,她受到启发,解开了“为什么要教”“教什么”“怎么教得更好”等困惑。她说,特殊孩子学习不为了应试,而是为了生活。通过设置生活场景带出知识,利用生活物品设问,把课堂变成生活,孩子就能在课堂里自然而然地运用知识去掌握生活技能。

3月29日,市特教学校教师正在给孩子上生活适应课。老师一边教孩子读顺口溜,一边按照顺口溜内容教孩子们练习自我照料技能。梁燕如 摄

多名特教学校校长指出,与广东、江浙地区的特教行业相比,我市特教学校在教学模式、技术手段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向先进地区学习、寻求专业支持,正成为不少特教学校加快发展的方式。现在,岑溪市特教学校与广东地区特教学校组建教学联盟,通过广东专家团队现场指导、引进广东地区教材等,较快地提升了办学质量,形成人性化教学的办学特色。

经历学习借鉴阶段后,我市学校也开始探索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办学改革。市特教学校在三年级至初二年级学生中开展分类教学,根据不同孩子的认知能力编排教学班,因人施教。同时,该校还开设职业教育课程,邀请市职业教育学校教师授课,让认知能力较强的特殊孩子掌握好谋生技能。

走访中,记者同时发现,很多特殊教育教师并非专业出身,他们在教学中遇到许多困惑。尽管我市每年定期组织特教研训活动,但特殊孩子学习需求各有不同,因此需学习更多相关知识和技能。市特教学校年轻教师徐玢琪正负责一年级自闭症患儿的教学工作,首次集中教育自闭症患儿,强烈感受到专业知识的不足。她希望相关部门能利用互联网搭建特教教研、交流渠道,畅通学习渠道,让特教老师成长更快。

编辑:钟笑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 倒伏树木伸进居民房屋
· 小区绿化带种上了蔬菜
· 岑溪市聚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综述
· 我市2024年渔业执法系列专项行动工作突出获表扬
· “严起来”以清风正气凝聚我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正能量
· 建晖纸业向高端纸品制造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 一季度我市投递量增速高于全区水平
乡村画卷
文明旅游 不负美景
一路繁花
花红树绿相映成景
梧州港大利口 作业 ...
六旺树开花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