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梧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这片火热的大地上,英雄的梧州儿女以自己不屈不挠的卓绝斗争,在共和国的旗帜上留下了血染的风采,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不能也不应该忘记他们。英雄虽逝,精神永存,烈士的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史册,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斗志、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苏蔓(1911—1942),又作苏曼,原名苏裕源,曾化名黄维、斐济、亚宋。广西苍梧县(今梧州市万秀区夏郢镇)人。1930年在苍梧中学毕业后,苏蔓先后就读于广东工专等学校。1935年春,苏蔓和罗文坤夫妇东渡就读于日本大学。1936年夏,苏蔓由上海文委东京支部书记林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苏蔓烈士 1937年,苏蔓、罗文坤先后回到上海。苏蔓化名“亚宋”,负责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法大学等大专院校党的工作。上海沦陷后,苏蔓留在法租界坚持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3月,苏蔓、罗文坤由中共江苏省委派往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39年1月,苏蔓、罗文坤被派往粤北工作。苏蔓化名斐济,担任广东省委干部训练班的班主任。1940年8月,苏蔓受组织委派,和罗文坤、张海萍一同回广西工作。12月,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决定重建中共广西省工委,派钱兴任书记,苏蔓任副书记,罗文坤任妇女部长兼桂林市委书记,张海萍任“南委”交通员。1941年9月,苏、罗、张转入逸仙中学当教师,以此作掩护开展党的工作。1942年7月,由于叛徒告密,苏蔓、罗文坤、张海萍三人被秘密逮捕。
国民党特务企图从苏蔓等人身上打开缺口,消灭广西全省的中共地下组织。敌特先是诱降,不成即用各种酷刑逼供,苏蔓坚决拒绝招供,多次昏死,但始终坚贞不屈。其后,敌人故意将苏蔓等3人“释放”,暗中派人监视,以便诱捕前来接头的中共党员。苏蔓和罗文坤、张海萍充分分析了险恶的形势,决定以集体自杀的壮烈行动向党发出报警信号,粉碎敌人的阴谋,保护党组织和同志的安全。苏蔓用纸写下:“不自由,毋宁死”后,于12日晚上,与罗文坤、张海萍在自己寝室并排自缢,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苏蔓等人的壮烈行动震动了整个桂林城,省工委书记钱兴及已暴露和有可能暴露的的中共党员紧急转移,使在这次严重事变中桂林70%以上党员保存了下来,特别是苏、罗、张单线领导和联系的党组织,一个都没有遭到破坏。1943年2月7日,中共广西省工委发出《告全体同志书》,沉痛悼念苏蔓、罗文坤、张海萍三位烈士。 (图文均据《梧州烈士》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