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今年情况更好,收入至少会达到5万元。”藤县太平镇陈垌村党支书记韦灿基信心满满地说。
陈垌村有优质的天然山泉水资源和旅游资源,该村按照产业扶贫新思路,探索以“党建+产业”“党组织+合作社+经济能人+农户”为主的党群致富联合体工作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该村2016年成立太平凤凰坪种养合作社,全村80%的农户都加入了合作社,入股资金200多万元。合作社受权利用村集体资源、资产开展生产经营,创办了腐竹加工厂、酿酒厂、天然山泉水厂等,每年从经营利润中提取10%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这是藤县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个典型例子。该县通过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打好“组合拳”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县农业部门牵头负责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目前已经覆盖全县99个贫困村,涉及畜禽养殖、经济林果种植、光伏发电和服务业等十多类产业,形成了股份合作、服务创收、产业带动、物业租赁四种主要发展模式。 该县还发挥组织优势,对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匹配整合,引入龙头企业,让村集体收入有了依靠。目前,全县298个村(社区)全部设立了村民合作社,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的村(社区)有85个。(黄盛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