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毅夫:做好群众“贴心人” 当好街道“廉管家”
2019-07-02 19:13


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他忙前忙后,为城市建设出力;在棚户区改造工程推进中,他克难攻坚,帮助群众圆安居梦;在繁杂的街道事务处理中,他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做到自身正、身边清。

2019年5月24日,富民街道党工委书记肖毅夫(左一)运用“书记在现场”工作法,组织万秀区城管局、交警等部门解决怡景市场周边车辆乱停乱放问题。



做城市建设的有心人,做群众的贴心人。他始终践行着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勤政为民、廉政为公”的忠诚担当,坚守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他就是万秀区富民街道党工委书记、万秀区富民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肖毅夫。

勤政为民做好群众“贴心人”

“民者,国之根也”。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肖毅夫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富民街道办事处位于万秀区中东部,人口多,城区老,基础设施底子差,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他明白:只有切实解决好居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保民生、稳民心”。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工作面广、杂事多、个人时间少……这些都是街道工作的难处。面对繁杂的事务,肖毅夫不忘为民初心,总能耐心细致地一一处理好群众交办的难题。

2016年11月某晚下着大雨,东山冲社区太和路42号202房的居民蒙先生居住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突然出现大面积漏水,房子瞬间成了沼泽。肖毅夫接到社区的报告后,二话不说连夜冒雨赶到现场。瓢泼大雨中,他马上组织社区干部分为两组,一组负责清理现场,一组协助蒙先生父子及时安置到社区办公地点,并买来面包和水送给父子俩,稳定他们的情绪。肖毅夫落实人员后,自己也参与到抢险工作中。厨房和卫生间的积水非常脏,他毫不犹豫脱了鞋挽起裤脚,带领社区人员一起清除。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艰苦努力,大家终于在凌晨一点多把房子的积水清扫干净,把漏水点处理好,及时将蒙先生父子俩送回了家。

按理说,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细心的肖毅夫发现,这户人家的儿子跟平常人有些不同,他立即连夜向社区了解情况。原来这户人家只有父子俩住在这里;蒙先生的儿子是脑瘫患儿,行动不便,难以自理,蒙先生为了照顾儿子,只能偶尔打点零工,靠低保维持生活。群众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对这些情况,肖毅夫都记在了心上。第二天一早,他就联系了东山社区的双报到单位中西医结合医院,请他们派出专业医生对蒙先生的儿子进行上门诊疗,并制订了一套日常诊疗的方案,定期上门提供爱心医疗服务。

蒙先生的儿子医疗的问题解决了,但房子的问题仍萦绕在肖毅夫的脑海。他考虑到蒙先生的房子年久失修,绝非修修补补就能解决的,有没有办法能为蒙先生置一个新家呢?他一方面让社区审核蒙先生是否具备申请公租房的资格,一方面向市政局公房中心了解情况。经过社区进一步了解核实相关情况,蒙先生具备申请公租房的资格。事情有了眉目,肖毅夫马上联系并请求市政局公房中心能否考虑到蒙先生的特殊情况,开辟绿色通道,为其加快申请公租房的时间。在他的积极奔走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蒙先生的公租房就顺利地审批了下来。

体贴入微的肖毅夫还特意为蒙先生争取到一套崭新的电梯房,以方便他照顾行动不便的儿子。蒙先生得知喜讯后,来到街道办激动地握住肖毅夫的手,不住地说“谢谢,谢谢”。

这是肖毅夫当好群众“贴心人”的小事之一,“勤政为民”四字,肖毅夫每天都在践行:促成御景名城业委会的成立、调解旺城商铺与物业管理之间的纠纷、苦口婆心劝说地灾隐患点的群众撤离等等……每一件与居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大事小事得到圆满解决的背后,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2019年5月28日,富民街道党工委书记肖毅夫(中)来到傍山社区督查创建国家卫生城相关工作。


以人为本做克难攻坚“兜底人”

肖毅夫是富民街道党工委书记,也是富民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富民片区棚户区基础设施落后、破旧老化,人口居住密度大、房屋建设使用年限长、房屋抗震等级低。在街道、社区日常工作中,肖毅夫常常能接到居民对社区下水道堵塞、卫生状况差等问题反映。扎根基层多年来,时刻萦绕在他心头的就是如何改善社区环境,让群众住得舒心。

去年,为彻底改善和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万秀区人民政府对富民片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范围内房屋实施征收拆除。

肖毅夫兼挂点动迁一组,接到新的任务后,他第一件事就是购买了一辆电动车。肖毅夫跟组员们说:“做动迁工作要经常上门给群众做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这个小电驴,无论是走家串户的进行棚改工作,还是回街道办完成本职工作都方便多了。”

肖毅夫像有三头六臂一样,在努力做好自己身为街道办党工委书记的工作的同时,他作为棚改拆迁指挥部主任,还要协调法律组、技术组、资金组等职能组还有十个动迁组的工作。此外,他挂点的动迁一组的动迁工作也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因为十个动迁组的进度每天都会公布,谁先进谁落后一眼便知,身兼多职,其工作量之大,旁人难以想象。

在“安土重迁”的传统背景下,一提到动迁工作,很多工作人员都会为之挠头。在动迁过程中,肖毅夫带领着动迁一组,顶着“门难进、脸难看”的尴尬,逐一入户为居民讲解棚改政策。动迁一组是“硬骨头”特别多的工作组,户数多、私宅多、房屋产权不明晰,房屋产权所有人众多等等拆迁工作最难推进的因素都有。他深知工作艰难,在鼓励组员尽力完成任务外,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说服不了的,我来兜底”。为此,他经常是在忙完自己的本职工作后,骑着“小电驴”加班加点地穿梭在棚改办公室和居民楼之间,耐心上门解释棚改政策。

在动迁过程中,有一处房产的复杂程度是动迁组从没有遇到过的,房屋产权分配涉及的兄弟姐妹多达六位,人数众多,别说要给他们做工作,就连人员到全部到齐都是一件难事。虽然经过动迁组组员的努力,但是这处房产的征拆工作进展非常缓慢。肖毅夫鼓励组员们不要泄气,他说:“动迁工作并不仅为了让群众在协议上签字,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为他们解疑释惑,争取合法权益,解决后顾之忧,才是棚改这一项惠民工程的初衷。”

肖毅夫通过努力了解这六人的详细情况,逐一打电话与其详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他们能尽快到动迁组面对面地进行沟通。在经过反复劝说,一个星期后,这六位产权人全部到场。然而,他们出于对各自利益的考虑,每个人的诉求都不一样,眼看着马上就要谈崩了,要想再次聚集谈何容易?他意识到这样下去肯定会功亏一篑,于是他果断让全组组员一对一进行工作,把他们各自的诉求记录下来,并请法律组的工作人员依照法律进行耐心的解答。经过他多次与动迁组人员上门,对各个产权人从法律、情理等层面进行分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最终促使他们签订了房屋补偿安置协议书。直到六个产权人全部签完协议书,他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气,这块“硬骨头”总算啃下来了。

在棚改工作过程中,类似这样的“硬骨头”为数不少,但肖毅夫从来没有退缩畏难,他是组员们口中的那个“兜底人”,也是群众口中的“有心人”。在他及全体棚改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棚改签约工作从2017年8月启动到目前,完成居民签约1326户,占总户数的98%,发放搬迁补偿款约5.1亿元。

廉政为公当好街道“廉管家”

“廉者,政之本也。”肖毅夫敢于担当、勇于负责,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在不同的领导岗位历练的过程中,当每一个“家”他都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他始终洁身自好、廉洁奉公,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对待违纪违法行为更是零容忍,发现问题立即立案侦查,并做到100%结案。

任职街道党工委书记一年多以来,肖毅夫督促纪检办案4起,全部结案。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自省、自警、自励。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对所在部门工作人员从严要求,杜绝发生违法违纪的现象,真正做到自身正、身边清。他通过完善街道监管及财务机制,加大审查力度,与班子成员重新研究制定财务制度,进一步规范为民服务办实事资金和办公经费的使用,对街道的财务情况进行核查。在社区“两委”换届前,他安排纪工委及财务人员对社区自2013年换届以来的财务情况进行审查,全面摸清财务情况。同时,他严格把关棚改办公室各项资金的使用,做到每一笔资金的来源与去向都心中有数,由他经手的棚改项目资金从未发生过问题。

“勤政为民,廉政为公”是肖毅夫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座右铭。由于勤廉清正、业绩突出,近年来他先后荣获2016年度梧州市安居乐业工程先进个人、2017年度梧州市“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在2013—2015连续三年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等次记个人三等功。

(图文据市纪委)

编辑:高云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