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宇:青春作伴驻村忙
2019-07-02 19:20

自2017年2月任夏郢镇双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刘俊宇积极履行五大主业,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扎实开展工作,助力双垌村于2017年度完成了“十一有一低于”的整村脱贫指标,并通过自治区“四合一”核验组的实地核查验收,使该村在2017年顺利脱贫摘帽。

在驻村工作中,刘俊宇始终秉持踏破铁鞋的干劲,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带动本村干部群众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建设工作,为把双垌村建设得更好更美而倾尽全力。

万秀区夏郢镇双垌村的第一书记刘俊宇(右二)向来自老挝的客商推销自己所在村出产的野生竹笋干。 西江都市报记者 何鎏 摄


勤走访,贫困群众无小事

作为党组织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刘俊宇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实实在在地踏在农村的土地上,一定要不畏险远地迈入贫困户的家中,一定要真真切切地走进贫困群众的心里。自2017年2月上任以来,他走遍了双垌村的所有贫困群众,无论是近在村委驻地周边的还是远在离村委十多公里外的贫困户家中,都留下了他走过的足迹,每一户贫困户家中都走访了十几二十次。“每次上门走访,贫困群众都能面带笑容,亲切地叫我一声刘书记,这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好勉励!”刘俊宇说。

开展驻村工作,要得到贫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必须加深和贫困群众的感情联系,而为贫困群众办成一件件无论大小的实事,则是增强为民情怀,做到感情过硬的破题之举。经过一次次的走访摸底,刘俊宇熟悉掌握了本村所有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根据每一户的具体实际,他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为2户贫困户中的残疾人家庭成员申请办理残疾证,并落实每月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帮助3户无房贫困户申请并落实危改指标,使他们能通过危改补助资金新建房屋;协助办理并兑付4户低保贫困户的低保提标补差及所有贫困户的农业补贴,使他们及时了解政策的变动;鼓励和引导贫困户根据自身能力和意愿发展种养生产,为他们落实最高3000元/户的产业扶持资金,增强他们依靠生产劳动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积极性。刘俊宇认真地落实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件实事,努力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使贫困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

频对接,帮扶单位来相助

双垌村公共服务中心新落成不久,所需的大部分办公和生活设施尚未配备齐全,党员活动、村委工作等仍无法在办公楼内正常开展,为此刘俊宇向后盾单位万秀区政协和万秀区财政局申请了1.7万元经费,用于购置会议桌、椅子、LED电子显示屏等办公设施,努力改善村两委的办公环境和村民办事的服务环境。为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他收集汇总并上报7户贫困户的“微心愿”,通过市外侨办、梧州市爱尔眼科医院等部门、单位的热心认领和爱心捐助,贫困户得到了化肥、饲料、药物等盼望的物资资助。几经周折,他协调促成梧州市爱尔眼科医院到双垌村开展义诊活动,需要手术治疗且符合条件的村民还可享受手术费、住院费全免的待遇,解决了有眼疾村民的看病难和手术难问题。此外,他还联系市中小企业投资融资担保公司和市木材公司等爱心企业向双垌小学捐赠了共计约600册的爱心图书和两批文体用具器材,极大地丰富了小学师生的文体活动和精神生活。

通过积极与帮扶单位对接,刘俊宇为村“两委”和村民解决了一系列的实际困难。迄今为止共向帮扶部门筹集到资金3万多元,主要用于购置村委办公设施、为7户贫困户购置生产生活资料和购置产业大棚建设用地等方面,优化了村委的办公服务环境,改善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为扶持本村合作社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资源和资产的积累。

多争取,项目落地有进展

双垌村占地面积约17平方公里,虽人口较少,但分布分散,最远的村小组如葵冲组距离村委8公里开外,由于交通不便,村委与之联系也不够顺畅。为此刘俊宇通过向上争取项目,逐步完善本村基础设施建设,共计争取到扶贫资金349.6万元用于铺设村组水泥硬化道路8.7千米和进组砂石路2千米,争取到38.2万元用于村内水利桥梁等设施建设,使本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交通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也进一步加强了村委与各小组间的联系,有效解决群众出行不便与农产品运输不便的问题。

除了修通道路之外,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的想法也一直在刘俊宇的考虑之中。如为建设本村的篮球场,他跟村干一起做好前期的沟通说服工作,使得数户村民愿意无偿让度自有土地给村集体用于兴建篮球场等公共设施,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在刘俊宇及全村的不懈努力下,于2017年度完成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篮球场等文体活动场所的建设,实现了卫生室、农家书屋和儿童家园的标准配备,为新村委大楼接通远程教育网络及宽带,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美化村容村貌,同时解决大朗组村民房前屋后路况差,出行不便,遇雨天泥泞不堪的问题,刘俊宇积极向上级申报并争取到“一事一议”项目资金10万余元,用以硬化屋巷路共计400米,将使身居大山深处的村民出门也能走上水泥路。

善借力,集体增收有希望

双垌村作为“空壳村”,没有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资产作为依托,村集体经济收入长期为零。正因为缺乏资金,另一方面也导致村委即使想为广大村民办实事也有心无力,从而在村民中缺乏威信,号召力不足。为破除这一困局,刘俊宇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收入,结合村中土地少且分散,发展集约化规模产业难度大的实际,通过以第一书记名义申请驻村帮扶经费30万元和争取扶贫专项资金25万元,分别以村集体名义入股到万秀区帮富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梧州市镇安嘉禾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用于发展肉牛养殖项目和有机肥生产项目,2017年度村集体获得收益分红2.4万元,使本村摆脱了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困境。

熊熊烈火炼真金,件件实事见真情。刘俊宇时刻将村民装在心里,将真情倾注在双垌村的土地上,竭尽全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驻村工作的大熔炉中,淬炼了自己的意志品格,锻造出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应有成色。

(文字据市纪委)

编辑:高云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