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离网-梧州日报讯(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韦彩雪)3月1日零时,广西内陆水域实施禁渔期制度。在西江梧州段江心,渔民吴阿树比往常提前了四个多小时收起渔网,暂停捕鱼。至于禁渔期内的生活,他和伙计们早已有了打算:织补渔网、翻新渔船,应聘零工再挣些钱。 包括西江在内的珠江流域从2011年开始实施禁渔期制度。今年,广西内陆水域禁渔时间为3月1日零时至6月30日24时。期间,梧州市辖区内的西江、浔江、桂江、北流河、濛江河等所有自然水域和通江湖泊、库区,除沿岸休闲渔业、沿岸娱乐性垂钓外,禁止所有天然渔业捕捞作业。 渔政执法趸船监控室里,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队员们轮班守着“天眼”。去年11月,该支队率先在广西内陆河流域建设先进的河面实时监控系统,带夜视功能的高清摄像头覆盖城区主要江段,让非法捕鱼船只无处可藏。“高科技设备对渔政执法取证起到关键作用,保护区内的执法效率大幅提升,有案必破。”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钟元章列举出已经侦破的几件涉渔大案后自信地说。 除了加大执法力度,渔民生产生活保障也是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据统计,目前全市登记在册渔船1100多艘,渔民4000多人,其中三城区占一半以上。据了解,广西前几年调整国内渔业油价补贴后,渔民每年每艘渔船可以领到4000至5000元的补贴。2017年起,我市将禁渔期困难渔民一次性生活救助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350元,连续发放四个月。 渔民自觉收网休渔,民间春夏增殖放流蔚然成风……在社会各界的合力保护下,西江梧州段再现水美鱼肥好风光。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实行禁渔以后,西江水生态得到保护,渔业资源更加丰富,许多原来并不多见的鱼类逐渐恢复为优势种群,对保护水域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西江活跃着20多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