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都瑞金,叶坪红军广场静谧肃穆。高耸的红军烈士纪念塔,状如一颗紧弦待发的炮弹,矗立在五角星形的塔座上。在纪念碑与检阅台之间的地面上,“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苍劲大字格外醒目。
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缅怀者络绎不绝。没有人能数得清,革命战争时期,有多少赣南儿女为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等率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从井冈山转战赣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从此风起云涌,至1930年6月,赣西南、闽西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基本形成。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村谢氏宗祠隆重召开,大会向世界庄严宣告了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了。在随后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赣南这片红色土地上开展了治国理政的探索实践,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法制建设、军事武装、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党史专家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次伟大预演。
十七棵松成“信念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叶坪成立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10公里外一个毗邻福建、群山怀抱的小山村——叶坪乡黄沙村华屋,乡亲们无不欢呼雀跃。
昔日华屋村民的危旧土坯房。图片由赣南日报社提供
苏区时期,华屋43户人家,家家都有人参加革命,一个壮怀激越、催人泪下的故事流传至今:为保卫崭新的苏维埃政权,村里的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1934年秋,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前夕,有17位华屋儿郞回乡与亲人道别,他们相约到村后的蛤蟆岭上,各自种下一棵松树,约定革命成功后省亲故里,活着回来的要为牺牲的弟兄孝亲敬老。
硝烟散尽后,不见儿郎归。当年的松苗早已高耸入云,而17位红军壮士却牺牲在长征途中。华屋人擦干眼泪,把烈士的名字写在木牌上,悬挂在他们生前种植的松树上,将其当作烈士的英灵来祭奠,并把这17棵松树命名为“信念树”。从此,17棵“信念树”成为华屋人在艰苦岁月中顽强坚持的源源动力。
拆除大部分危旧土坯房后在原址建设的华屋新村。赣南日报记者 刘青 摄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华屋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华屋的低矮土屋早已拆了,取而代之的是66套崭新的小康楼;村史楼前,蔬菜、水果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瓜果生机盎然;村庄左侧特意保留的七栋土坯房整饰一新,已开发为红色旅游景点。产业兴旺,小康梦圆,华屋人过上了安居乐业、富裕幸福的火红日子。
赣南日报记者 邱士冰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