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陈雨燕 通讯员 贾亮城 赵珈)藤县检察院依托中和陶瓷产业园设立知识产权保护站,助力陶瓷产业加快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苍梧县检察院会同市场监管部门为30多家六堡茶企业“量身定制”普法套餐,护航六堡茶企建设品牌、开拓市场……
法治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最有效的“定心丸”。记者从市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指引,充分依托本土优势,搭建特色服务平台,既铁腕打击涉企犯罪,又精准输送司法养分,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刑事检察铁腕护企。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时会因内部监管漏洞而滋生腐败。藤县某房地产公司高管覃某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财产、挪用资金,藤县检察院掌握充分证据后,迅速以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对其提起公诉,法院最终判处覃某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犯罪分子4人,办理侵害企业权益案件61件89人,为企业追回损失27万余元,扎实推进涉企刑事“挂案”清理,纠正违法立案、侦查活动1件,为企业筑牢权益保护的坚固堤坝。
民事行政检察疏通堵点。市检察院精准“捕捉”企业在用工、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风险点和司法需求点,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等部门组成工作队,深入各类企业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发放相关宣传手册,并召开座谈会现场听取企业遇到的法律难题,提出专业意见建议,让企业卸下包袱轻装前行。同时,检察机关会同法院、工会等部门签订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协同配合工作机制8项,指导企业依法规范用工,构建和谐的劳动法律关系。
“全市检察机关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大局的时代使命,成立工作专班,搭建起贯通市、县两级的护企矩阵,形成法治护企强大合力。”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何凯兵介绍,检察机关将找准服务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以园区建设无缝对接保障、知识产权全链条守护、跨区域协作攻坚克难等多维度履职举措,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