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有趣的方程式:“X个部门管不了一个Y”,近期《西江都市报》刊登的多则报道,都可以一一代入。比如:三个部门管不了一个护栏、三个部门管不了一个骑楼城等。
说这公式有趣,是因为X很多很强大,Y很小很细微,代入不同的事物之后,你会发现其中的关系真的很微妙。明眼人都看得出,Y肯定是X或X们的孩子,但X总是像嫌弃一个周身病痛的拖累娃娃一样,对外矢口否认与Y的关系。结果,Y可怜兮兮地遍寻爹娘不获,自个儿苦哈哈地过日子。而X在媒体和公众的监督和印证之下,最终落得个“不认不认还须认”的收场。
以骑楼城这个Y为例,记者为了给它找X,被忽悠得转来转去,结果还是“没结果”:问旅游局说归市政局管,问市政局说归城投公司管,再问城投公司又说归市政局管。
各位看官看到这里也不禁为骑楼城心疼起来,外地游客和上级领导参观梧州夜景,哪次不是带到这里来,可当小Y同学有了伤病,却找不着“家长”了,这说得过去吗?骑楼城再怎么说也是梧州的标志性景点,怎么就这么招X们讨厌?
有热心网友到梧州零距离网向市长信箱一问,才知道原来市政府早有文件明确指出骑楼城的“监护人”,当初将问题推到其他部门单位身上的这些受访部门,全都脱不了关系。而且,最坚决否认的,原来却是最应该负上责任的。
我们在报端和网络上,常常看到这道公式在梧州城市管理各个方面的随处代入:太阳广场对出那条越来越短的交通护栏,和许多红绿灯、斑马线一样,市政局和交警都不愿“认领”;被改成仓库和饮食店的小区车库,住建委和市政局都说不好管……
有句俗话说得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果Y不是管起来麻烦而没油水,而是能源源不断地为其“爹娘”带来利益,那么X是不会不认Y这个娃的。你看凡涉及收费的问题,就从来没有哪个部门主动说自己是不收费的;再看上级下拨补助资金时,众部门更有抢破头之势。收费的Y是金蛋,没有钱收的Y是孤儿。
如此看来,但凡遇到多个部门交叉管理,或涉及多方面职责的问题时,相互推搪已是常态而非个别现象。即便有文件规定,有政策依据,个别部门仍然喜欢睁眼说瞎话。
因此,如何让各职能部门负起应有的责任,做好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是当下监管工作的重点。收费的要管,不收费的也要管,别再让那么多的Y找不到X,这座城市才能更井然有序,人民的生活也才更和谐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