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凌晨,梧州市新兴三路原丝绸厂旁一幢二层砖混结构的私人住宅楼突然坍塌,住在屋内的一位老人被埋不幸遇难。造成事故的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不过安全警钟已再次敲响,那就是任何单位与个人,都应该对所管辖范围,所居住地点进行认真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并且及时地进行消除。
据报道称,这所坍塌的房子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属于老式结构的房子。类似这样上了一定楼龄的私宅在我市还有较多,它们的结构也不尽一样,有砖混结构,有砖木结构,还有框架结构等等,它们所处的地质环境也不尽一样,需要住户认真细致地进行自查自检。当然,有一些因住户专业能力有限而不能作出准确判断的问题,不妨及时找来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鉴定。在此过程中,楼房存在安全隐患的住户应以“安全第一”为原则先行避险,等待安全隐患彻底消除后再返回居住。
在这起楼房坍塌事故中,楼房里只有老人独自居住,而这种情况在私宅旧楼中较多见。一般而言,老人的防灾、减灾、避灾意识和知识较为缺乏,而且他们往往对安全隐患的排查能力有限,甚至存在发现了隐患也不愿离开。这就需要社区、街道、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走访,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对年久失修、残损破旧、不御风雨,不具备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以及存在严重结构缺陷和安全隐患,不能保证居住安全的住房,要果断地对住户进行转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连日来,我市遭遇强对流天气影响,大雨滂沱,衍生各类灾害的可能性有所提高。事实再次证明,任何疏忽大意,或者心存侥幸,都极其容易酿成悲剧,唯有绷紧安全这根弦,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安全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