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李晚昌) 市民曾先生近日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他向某矿泉水经销商铺预付了10罐矿泉水的金额后,该商铺却突然关门。虽然最终在工商人员的协调帮助,曾先生有效维护了自己的权益,但类似的预付金被卷走的消费诈骗,还是值得市民在消费时多留一个心眼。
商家突然关门急了消费者
近日,市民曾先生在大东下路某矿泉水供应商铺,预付了10罐矿泉水的价钱160元,并交了50元押金。这两天,当他要求商家送水时,发现送水的固定电话无法拨通,而拨打商家的移动电话也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当曾先生来到商铺时才发现,商铺早已关门大吉。
随后,曾先生来到大东工商所,要求工商部门介入维权,追回自己预付的订金。
5月20日,记者在大东工商所了解到,执法人员近日也接到多位市民对该矿泉水经营店铺的投诉。在联系上被投诉商铺的营业执照持有人后,工商部门了解了事情的起因。原来,该商铺的经营权已经转移,原经营方与接管方在转交经营权时出现业务纠纷,导致接管方无法顺利经营,无奈之下,接管方暂时关闭了店铺。
对此,执法人员表示,消费者若能出示有效消费凭证,证明其权利确实受损,商家就应对消费者做出合理赔付。而商家之间的纠纷则可通过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功,可通过其他司法途径解决。经过执法人员多番调解,商家最终同意给消费者退还未消费完的余额。
“预付订金”式消费要谨慎
近年来,越来越多商家推出一次性预付固定金额就可享受特定优惠的消费套餐,让不少消费者趋之若鹜,不惜拿出数百甚至数千元的现金换取一张分期消费卡。
而部分不法商家或会因经营不善而突然结业,甚至携款逃跑。工商部门表示,如果这部分不法商家未曾办理任何营业执照,执法人员追查难度也比较大,消费者维权存在较大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市消费者协会负责人介绍,消费者在进行“预付订金式”消费时,就要挑选经营证照齐全、大型正规且诚信度较高的经营店铺办理相应的优惠套餐。
在签订消费合同时,注意“霸王条款”,明确自己与商家的权责,保留有效消费凭证,以便于出现消费纠纷时,可有效举证。
该名负责人同时提醒消费者,如果预付消费金额的额度较大,为防止预付金无故“缩水”,消费者每次结束消费后,要有意识地要求商家明确该次消费额度,并做好相关的消费记录。
此外,消费者一旦发现商家出现疑似商业诈骗行为时,也应及时向公安部门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