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报料热线报道(记者 曾燕)“我们家附近的一个化粪池又堵了,污水流了一地,弄得巷子里臭气熏天。”近日,市民王阿姨反映称,大同路25号附近的巷子内,化粪池堵塞已经大半月,污水横流,气味难闻,居民出行和日常生活都受到影响,本以为归市政部门管理,但是到社区一问,这是居民自用管道,需要他们自行筹钱解决,这下王阿姨和附近居民犯了难,堵塞的原因都没查清楚,该找谁负责?
下水道堵塞导致污水横流,这个问题成为近年来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近段时间,由于气温骤升,因下水道堵塞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再次成为市民向本报热线反映及投诉的热点。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目前频频出现堵塞现象的下水道,大多属于居民自用管道,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专业的养护和专项的资金,往往难以彻底解决问题。市政部门表示,要根治这种现象,应调动居民合作参与的积极性,使居民自用管道有专业维护人员、定期维护机制、专项维护资金,形成居民、社区及职能部门相互协商、共同管理维护的良好机制。
管道“井喷”此起彼伏
近日,根据市民打来的报料电话,记者走访发现,市内不少路段都出现了下水道堵塞的现象,污水横流、秽物频涌、臭气熏天等状况,极大地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例子不胜枚举:
太阳广场后面的文兴楼的化粪池堵塞,使得岔入下冲牌坊的路口处粪水横流,已经大半年了却无人处理。此处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蝇虫乱飞,臭气熏天,居民每日掩鼻而过;
京梧新苑大参林药房前,井盖涌出秽物,粪水流淌街边,持续近一个星期,修补之后还是老样子;
广仁路与文化路交接处街道常年流出生活污水,臭气难闻,过往行人无不掩鼻踮脚而过。此外,旁边一条明渠已经堵塞,还有一个生活垃圾桶在旁,附近的居民说这个垃圾桶放在这里刚好“方便”了老鼠。老鼠经常把垃圾桶里的食物连塑料袋一并拖入旁边的沟渠口,这也是此处常年堵塞的原因之一;
在富民路金富喜啤酒城旁的巷口,该处地下化粪池及下水道堵塞已近一个月,导致污水淤积不散,附近居民出入举步维艰,怨声载道。
下水道堵塞频发三大原因
据了解,市内管道管理大致分为几种。市内主次干道的管道,由市政负责管理;小街小巷的管道,由市政局管理或由各自管理公司独立负责;居民自用管道,通常由小区物业管理,没有物业公司的应由社区负责管理。
市市政管理局市政管理科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眼下市区一些频频发生堵塞的下水道,大多属于居民自用管道,应由居民自行出资解决,可以通过社区居委员联系相关单位。
但为何居民自用管道会经常出现堵塞呢?记者采访了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的看法。
刘女士是京梧社区的一位工作人员,对于管道受堵的现象,她已经见怪不怪了。她认为,街道的基础设施存在问题,“这边外来人口多,有些人不注重卫生,上次疏通堵塞的水渠,还挖出破衣服、破袜子。”
住在京梧新苑的李先生说,京梧市场周边搞饮食的店铺扎堆,可能有一些店铺的废水废渣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倒进了下水道,油污结垢,容易堵塞管道。
而市政局管理科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居民自用管道堵、冒的表层原因有三。第一,生活垃圾、大量油垢堵塞管道;第二,居民自用管道缺乏专业的养护管理,很少进行定期清捞;第三,不少违章建筑将管道覆盖,导致管道无法疏通。
自用管道维护集资难
在众多管道堵塞的问题中,为何居民自用管道的堵塞清理特别困难呢?
“属于市政管理的管道,我们有专人进行清疏维护,堵、冒现象比较少。”市政局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说,居民自用井数量则无法完全统计,大致是主次干道的10倍以上。这些管道没有统一管理,没有专业养护,“只能是哪里堵了就在哪里疏,问题越积越多。”
由于出现问题的这些管道均属于居民自用管道,按照市政局法规科的答复,这都需要由社区牵头解决。
作为牵头的社区,对这些问题也头痛不已。一些社区负责人说,协调难度大,资金筹措不容易,管道的堵、冒原因难以查明,谁也不愿意负责。以广仁路与文化路交接处的污水横流问题为例,市政工程处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检查,发现该处污水是从旧大钟楼专用排污管渗漏出来的,根据《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属住宅楼物业管理范围,应由住宅楼物业负责处理或由社区协调该栋住宅楼居民集资处理。而面对记者的询问,阜民社区的一位工作人员称,并不是他们不想管理,只是查明堵塞原因和疏通管道都要花钱,但是在资金筹措方面遇到难题,难以解决。
而市政局市政管理科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根治“井喷”,一是需要给硬件设施“补课”,原有的老管道口径小、没有雨污分开,这是“硬伤”;二是需要有专业的部门进行专业管理、定期维护。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变这些管道目前的管理方式,要通过物业管理公司或者业主委员会,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管理和维护的积极性,使得居民自用管道有专业维护人员、定期维护机制、专项维护资金和专门监督管理人员,形成居民、社区及职能部门相互协商、共同管理维护的良好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