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国际    本地新闻    品茶论道    玩转梧州    食在梧州    人文历史    房产家居    车天车地    金融财经    健康时尚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新闻中心>>梧州快报>>正文
         高级搜索
地灾整治暖民心 “三冲”治理创破旧立新局面
http://www.wzljl.cn    2011-06-01 09:55    作者:莫小洪    来源:西江都市报

 任何一座城市的改造和建设,都离不开拆(搬)迁,可以说没有拆(搬)迁就没有城市的新生,因为“破旧”才能“立新”。

  城市发展的阵痛

 2006年6月8日这一天,对于平民冲、冰泉冲、石鼓冲(以下简称“三冲”)的大部分居民而言,是一个心悸的不眠之夜。 

 居民董瑞华原住在冰泉西路下级3-120号,这是一栋100多平方米的两层框架式楼房。6月8日凌晨3时许,连绵不断的大雨,滚滚泥石流从山顶汹涌而下。由于排水不畅,夹带着砂石的泥石流将排水渠堵塞。泥浆无法排泄,汹涌的泥石流如咆哮的狮子不断冲刷隔壁邻居相对脆弱的砖木结构房屋,邻居迫不得已暂避到董瑞华家。凌晨6时,邻居的房屋轰然倒塌。

 隔壁房屋倒塌后,泥石流如脱缰的野马更加狂暴肆虐。泥石流将一楼的一面墙冲倒,众人立马撤退到二楼。楼下是凶猛的泥石流,房屋摇摇欲坠,上下两难,最后时刻,他们通过搭木板桥转移到隔壁邻居家。上午8时50分,董瑞华的房子也倒塌了,所有的家当,全部掩埋在黄土泥浆下。

 而家住冰泉西路145号的莫锦妃老人,6月8日对她而言,更是惊心动魄的惊魂。她被凶猛的泥石流冲开十几米,幸亏在慌乱中抓住了一根水管,得以逃生。

 “6·8”地质灾害事发并非偶然。由于历史和地形的原因,“三冲”范围内的房屋多为依山而建,挖山建房,高而陡的临空面,每个山坡上有五至六级平台,每个坡体上建造了大量民房,建筑布局杂乱,排水渠、电线、通讯线路等市政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房屋之间间距小,人口密度大,不少地方伸手即可触摸到隔壁窗门,跨步即可走到隔壁天顶,弹丸之地的“三冲”,居然居住了5732户近2万居民。不少进出主干道仅能容许一辆摩托车进出,一旦遇上火灾等突发紧急事件,消防车和救护车无法直接开达事发地点。

 地质灾害隐患和人居环境的“脏、乱、差”成为压在“三冲”居民心口的大石。每逢雨季来临的日子,“6·8”地质灾害的一幕幕不堪回首的场面,令不少居民感到心悸。

  关乎民生的攻坚战

 越是发展速度迅猛的城市,危旧房所形成的“梗阻”越明显。梧州,这座昔日繁华昌盛的百年商埠山城水都,无可避免地遭遇同样的“成长阵痛”。

 “6·8”地质灾害后,梧州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对该地段各个地灾隐患点进行治理,但是,受当时资金等条件的局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补丁式的修补,只能说有效减少了区域地质灾害的发生,但是缺乏深入彻底的大治理大改造。

 “虽然房屋周边的边坡已进行过治理,但是一到雨天,依旧彻夜难眠!”原来居住在冰泉西路145号廖宝培老人介绍。每逢雨季,一些灾害整治点周边山体泥土松弛坍塌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地灾隐患成为人们的心头大患。

 实施“三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迫在眉睫,“大手术”才能消除地质灾害。然而,要根除地灾隐患,须集体搬迁避让。“三冲”居民户数多、人口密集、牵涉面广,要集体搬迁谈何容易?

 为了办好这件实事,梧州市委、市政府拿出破釜沉舟的魄力,市委书记刘志勇强调“三冲”改造是梧州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要让“居者有其屋”。市长王凯明确要求“要让居民高高兴兴地搬出去”。大规模的“三冲”整治吹响了号角。

 而“三冲”地质灾害整治的具体实施操作这副重担,落在了万秀区政府的肩膀。

 万秀区迅速成立了“三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项目指挥部,抽调了150多名领导和干部职工,组成14个动迁组和法律组、安置组、信访组等11个职能组。

 为了制定既符合实际情况又令群众满意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动迁前全体成员分组分片,深入“三冲”范围每一户居民和单位,通过问卷调查、家访以及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广泛听取群众的心声和意见。

 为了妥善安置困难群体的居住问题,市、区两级项目指挥部充分考虑搬迁居民群众的居住特点和承受能力,充分考虑对困难群体搬迁安置的政策倾斜,准备了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商品房以及廉租房、公租房等不同价位不同类型的住房供居民选择,不让一户居民由于拆迁无房居住流落街头。

 2009年3月28日,“三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之平民冲拉开序幕,梧州在地质灾害整治方面迈出破旧立新新局面。

编辑:周文懿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by10658714    电信用户发送wzkx10659229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热点焦点
·风筝大赛11月2日举行 单位或家庭可报名
·中秋节假期市区交通拥堵多因乱停车
·中秋假期景区显冷清 市民大多选择在家中过
·中秋节假期最后一日出现明显客流高峰
·中秋夜市民在河东防洪堤放孔明灯险烧电线
·中秋假期“节俭风”吹冷土特产市场
·特殊公交线路等车难 因受上下班高峰影响
图片新闻
旅客返程高峰
白云路塌方占道半月没人清理
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街
“秋老虎”发威
冲上云霄
建设中的南广高铁
节日里 郊游去
中秋赏月
彩云追月
张罗晚宴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