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赵洋) 今年是我市三江流域全面实行禁渔期制度的第一年。记者昨天从市政府召开的禁渔期工作总结会议获悉,禁渔期期间,我市基本实现了“江上无生产渔船、水中无作业网具、市场无捕捞江鱼”的目标,禁渔工作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部从2011年起在珠江全流域实行禁渔期制度,这在梧州渔业管理史上是第一次。据了解,今年4月1日至6月1日期间,我市共向西江投放草鱼、鲮鱼等苗种37万尾,并出动执法人员1400多人次,对重点江段不停地开展巡回检查,共查处非法电鱼案件10起,全市没有发现捕捞渔船下河捕捞现象,禁渔秩序良好。
珠江水产研究所博士谭细畅介绍,禁渔期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梧州三江流域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科学管理,树立了珠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的理念。而市水产畜牧局局长赵春宝也表示,禁渔期制度的实施,阶段性地降低了我市三江流域的捕捞强度,有效保护了渔业资源,使渔业资源得到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目前,我市在珠江水产研究所支持下,大力开展渔民调查和渔业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为禁渔工作提供科学决策,掌握禁渔制度执行情况和效果,为不断完善禁渔期制度提供决策依据。谈到此次禁渔成效,谭细畅表示,经过两个月的禁渔,我市江河渔业资源有复苏迹象。经6月7日至9日监测我市十多名渔民的渔获物,发现体长8厘米以上的河虾数量同比明显增多,而其他渔获物的数量也同比有所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