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在鸳江丽港对开的西江河段,不少船只滞留河面上等待通航。由于天气持续干旱,长洲水利枢纽上游来水继续锐减,下游水位偏低,导致近600艘船滞留梧州。李鸿荣 摄
本报讯(记者 黄金铭)连日来,长洲水利枢纽上游来水继续锐减,下游水位持续低下,使得枢纽通航形势更加严峻。9月29日,长洲水利枢纽通航协调工作小组办公室再次调整过闸船舶吃水深度,从9月30日起,凡航经长洲船闸的船舶配载吃水深度不得超过2.5米,建议船舶按吃水不大于2.2米进行配载。此外,市政府决定,从即日起启动长洲水利枢纽通航应急联动预案Ⅱ级响应。
据了解,近期,由于天气持续干旱,西江上游地区降雨量和上游来水量持续减少,导致长洲水利枢纽坝区出库流量不足1100立方米每秒,坝下龙圩航道段水位仅2.66米。从9月26日起,为了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尽快疏导滞航船舶,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实施间歇运行方式。目前,滞航船舶已接近600艘,通航形势十分严峻。
针对当前通航的严峻形势,长洲水利枢纽通航协调工作小组决定,从2011年9月30日零时起,凡航经长洲船闸的船舶配载吃水深度不得超过2.5米。预计长洲枢纽坝下航道水位将进一步降低,建议船舶按吃水不大于2.2米进行配载。同时,市政府决定,从即日起,启动长洲水利枢纽通航应急联动预案Ⅱ级响应。
长洲水利枢纽通航协调工作小组要求,船闸调度部门将根据下游实际水位情况,按排号先后顺序安排符合吃水要求的船舶过闸。各相关单位迅速依据各自的职能,加强沟通与协调,落实应急措施,确保应急联动预案的顺利实施;所有待闸船舶应服从船闸管理部门的调度和指挥,做好防火防碰等各项工作,并安全有序地通过船闸;对故意扰乱通航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单位和个人,相关职能部门将依法从严查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