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梁燕如) 近日,记者从市商贸局了解到,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我市的南城百货、北京华联以及亿佳超市等三大超市的销售总额为1120.64万元,同比上升9.94%。业内人士指出,商品销售总额上升是受高物价拉动影响。
从今年年初开始,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物资价格涨声一片,除了首当其冲的猪肉价格,食糖价格则从去年开始一直维持在高位;食用油价格在“限价令”结束后也出现“多级跳”;此外,鸡蛋价格也从8月中下旬开始卖出了近三年来的新高,各类日化用品也“小碎步”看涨……对此,河东某连锁超市采购部负责人直言,每次进货都发现商品价格在慢慢上调,部分价格没变的商品大都通过“瘦身”来变相涨价。
在物价居高的大环境下,市民过日子都捂紧了钱袋子,消费态度变得更为谨慎。受此影响,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我市多家超市的人流量同比下降明显。
太阳广场某大型超市内的工作人员表示,去年“十一”黄金周,卖场内人挤人,今年则稍显冷清,“商品销量也不好。”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国泰广场附近某连锁超市,该超市负责人坦言,“人很少,买东西的人更少。”卖场人流量锐减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商品销售量下滑、销售总额下降。
据我市商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市三大超市中,位于河西的某大型连锁超市的销售总额同比下降6.5%。
在黄金周消费市场遭遇“寒潮”的情况下,某大型连锁超市“异军突起”。据商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该连锁超市的销售总额同比上升了24.71%。对于这匹“黑马”,分析人士认为,首先得益于该超市在市区内开设的分店数量较多,且各个分店都位于主要的商贸中心地段或者人流密集区,大大稳定了客流量。分析人士同时指出,部分卖场的商品销量下滑却未导致销售总额下降,原因在于受通胀因素影响,高物价抵消了销量下降导致销售总额偏低的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