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李晚昌)近日,家住梧州市富民路的某市民终于如愿拿回了2000多元的买药钱。原来,该市民早前加入了市内某医药协会,凭会员价一次性购买了价值2400元的保健药。服药后,该市民感到身体不适,要求退还药费却被拒绝。无奈之下,该市民来到市工商局消费者协会,希望执法人员介入维权。
市民遭遇“传单党”
近期,家住市富民路的某市民在街上接到了一张传单,传单上写明,某医药协会针对中老年人多发疾病举办免费医药健康讲座,传授养生、保健等专业预防知识。
该市民抱着“听听无妨”的心理,按照传单上的地址,找到位于西江二路设置在某酒店内的医药协会。该市民发现,该协会的成员较多,大部分成员对协会竭力宣传的保健药交口称赞。听着声称“有病治病,没病养生、疗效显著”的保健药,看着协会成员凭会员价购买的“特大优惠”,该市民心动了。于是,加入该协会成为会员,并一次性缴纳2400元购买了全年数个疗程的保健药。
该市民本以为服药后,人会变得神采奕奕,但她的希望落空了。自从服药后,该市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痛、牙痛等症状,停药后到医疗机构就诊,发现,“‘包治百病’的药不适合我。”随后,该市民拿着吃剩了的药要求协会负责人退款,但屡遭拒绝。无奈之下,市民来到市消协请求执法人员介入维权。
所幸,该市民保留了当初加入协会时的相关票据。工商执法人员查看该市民提供的会员卡发现,会员卡有协议约定:“当会员要求退货时,无条件退还。”凭此条款,执法人员要求该协会负责人根据协议,履行退款义务。
该市民最终拿回了两千多元的买药钱。
借健康讲座卖东西
该市民的遭遇不是孤例。她表示,她的朋友同样买药服用后身体不适,想要退款不得,在工商执法人员协助下,才顺利拿回了买药钱。市消协负责人表示,近来,市民买“特效药”后发现治疗功效不显著,退款难的投诉多发。
近年来,举行健康讲座、免费体验保健器械的组织机构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市民的生活当中。据工商执法人员表示,这类组织大多把消费人群定位在退休后的中老年人,以药物的保健、养生功能为幌子,销售价值不菲的药物及器械,屡试不爽。
在市新兴一路交通幼儿园附近的某健康体验中心,每天开设数个体验专场,每场次均迎来众多欣然前去体验的市民,中心内不时传出老人们嘹亮激昂的红歌声。
据曾参与体验的市民表示,市民一边体验,工作人员一边推销价格动辄数千元的保健器械,“连一个保健水杯都要600多元,还是特价。”尽管售价高昂,但深信其特殊疗效的市民大有人在,“不少人买了。”
10月26日,记者暗访发现,刚走上体验中心的二楼,临近台阶的一面墙上悬挂了一张爱心榜。据悉,上榜市民均是介绍了一位以上体验者参与体验,获得爱心数量越多的市民表示其发展的体验者越多。
市民发展体验者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该中心会按照个人体验次数和发展的人数分等级发放声称具有保健功效的非卖品。某位参与体验的市民给记者展示了一块保健香皂,香皂外包装上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基本信息。
发现可疑商品可举报
针对上述借免费讲座和体验销售医疗物品的组织机构,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表示,此类机构销售的医疗物品的疗效有待商榷,市民慎购。
执法人员提醒,只有具备市内监管部门发放营业执照的医疗机构才是正规医疗机构,市民购买保健药品及医疗器材可到亮照经营的正规药房、医疗机构购买。
此外,执法人员表示,市民一旦发现销售质量可疑医疗产品的组织机构可拨打0774--5835822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