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黄立萍) 近日,记者在梧州市工商局了解到,我市工商部门在全市(含三县一市)部分商场、超市、市场、景区以及服务类企业共设“消费维权服务站”73个,其中市区11个,县城及各乡镇62个。消费维权服务站最大的特点是拓宽了消费纠纷和解的“绿色通道”,做到解决消费纠纷“不出门”。
消费维权“不出门”
近日,市民黄先生发现某超市生鲜区内的商品“富贵香米”发霉变质,于是向设在商场内的消费维权服务站反映,并建议将该商品下架。商场负责人接到顾客反映后,及时将该商品下架处理,有效避免了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通过消费维权服务站,市民黄先生发挥了群众的监督作用,督促商家履行商品质量的查验义务。但是,对于广大普通市民而言,消费维权服务站的更重要意义在于消费者与商家能现场就问题商品进行协商,从源头化解消费纠纷。
近日,市民黄小姐在新兴二路某大型卖场买到了存在质量问题的衣物,却难以举证维护自身消费权益,买卖双方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维权僵局,而黄小姐的遭遇只是市民消费维权难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不少市民买到问题商品,到职能部门维权时,都曾面临过举证难,耗时长,花费人力、物力等维权难题,一想到“曲折”的维权路,不少市民难免会选择吃哑巴亏。
有效降低维权成本
工商部门表示,在卖场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能有效降低维权成本,通过消费者与卖场负责人面对面地协商能及时有效地化解消费纠纷。如果双方协商未果,辖区工商部门将会跟进调查、协助解决。工商部门同时提醒市民,消费后要有意识地保留各项消费凭证作为重要的维权依据。
据悉,全市73个消费维权服务站落实了相对固定的场所、至少有一名工作人员在岗、建立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并印制了《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登记簿》,开展日常的消费维权工作。此外,各基层工商所加强了对消费维权服务站的日常指导与帮助工作,指定一名工商执法人员作为服务点的联系人,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督促企业落实消费维权的社会责任。
11月7日,记者在南城百货(锦泰店)服务总台发现,服务总台的墙壁上已挂出一张蓝色的资料牌匾,上面清楚地列明了该卖场消费者维权服务站的负责人以及工商执法人员的联系方式。据悉,市区内设立的11个消费维权服务站包括:南城百货(锦泰店、紫荆店)、华联超市(新兴店)、国泰商场、亿佳超市(国泰店)、新城市场等市民集中消费的经营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