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近日在我市刚开始推广的环保新措施。虽然此做法已经在其他城市试行了多时,但在梧州要在群众中广泛实行垃圾分类,还任重道远。
首先,是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虽然,有关部门已经在市区个别社区搞试点,但许多人仍然对垃圾分类的具体细则“蒙查查”。很多家庭主妇对着手中的垃圾无法分辨其属于哪一种,也搞不清究竟应该扔进哪个颜色的垃圾分类收集桶里。因此,笔者认为,加大宣传力度的关键在于教会大家如何分类,怎样辨别。
相关部门应该把宣传工作重点放在入户宣传、温馨提示上。如印发一些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资料,让人一看就明白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有毒有害的,绿色的垃圾桶是放哪种垃圾的,黄色、红色的又代表什么意思。这样,才能使垃圾分类工作更加深入民心。
其次,要设立一些垃圾分解的指导员,在实行垃圾分类的初期,象指挥交通的警员那样,在垃圾桶前劝导、指导市民学会怎样“扔”垃圾。垃圾分类是一种意识,需要每个人先树立起这个观念,才能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同时,垃圾分类也是一门学问,虽不复杂,但很琐碎。毕竟面对千百种垃圾,一下子要把它分清类别,还是需要时间和耐心。
再次是家庭垃圾的分类方面,有关部门最好能提供装分类垃圾的袋子,才能有效地促进这一工作的推广。目前,垃圾的很大一个出处是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目前的习惯,每个家庭每天用袋子把垃圾装好,放在家门口,便有人上门收取了。如果能发放一些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到市民家中,让他们按照绿色、黄色、红色来分别装进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危险固体废弃物,把垃圾分类在未出家门前就“搞掂”,此项工作就已经完成一半以上了。
垃圾分类工作是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面之广,程度之复杂,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不要寄希望在短时间里、靠摆放几个分类垃圾桶就可以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