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黄宁)记者从梧州航道管理局获悉,近段时间以来,由于上游来水量持续减少,为了满足通航需求,经梧州航道、海事、港航和船闸业主会商后,决定对长洲船闸采取间歇性通航的运行方式。
据了解,进入冬季以来,长洲水利枢纽上游区域降雨量偏少,近段时间长洲枢纽入库流量基本维持在1400~1800立方米/秒之间。根据水文分析,只有当枢纽下泄流量大于1800立方米/秒时,坝下水位才能满足船闸通航要求。
日前,梧州航道、海事、港航和船闸业主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长洲船闸通航状况。针对目前长洲船闸的通航形势,经梧州航道、海事、港航和船闸业主会商后,决定对长洲船闸采取间歇性通航的运行方式。从11月23日开始,每天23时至次日8时,枢纽拦蓄上游来水,坝下水位降落后,船闸开始停航;每天8时左右开始加大下泄流量,等坝下水位上升后,船闸恢复通航。
据行内人士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内,上游降水量还将减少,枢纽上游来水量也仍将持续减少。截至11月22日17时,长洲船闸上游待闸船舶156艘,下游待闸船舶168艘。由于目前长洲船闸调度实行“按排号,看吃水”制度,严格按报到顺序放行配载吃水深度小于航道实际水深的船舶。因此,过闸运输船舶应合理减载,以缩短待闸时间,尽快通过长洲船闸。航道部门建议,近期船舶配载吃水深度不宜超过2.9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