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黄宁)连日来,长洲水利枢纽上游来水量锐减,下游水位持续低下,使得枢纽通航形势更加严峻。从11月23日起,长洲船闸采取间歇性通航的运行方式,滞留船只超500艘。市政府决定,从11月30日起启动长洲水利枢纽通航应急联动预案Ⅱ级响应。
据了解,近期,由于天气持续干旱,西江上游地区降雨量和上游来水量持续减少,导致长洲水利枢纽坝区出库流量维持在1600立方米每秒,坝下龙圩航道段水位不能达到正常的通航条件。从11月23日起,为了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尽快疏导滞航船舶,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实施间歇运行方式。截至11月30日8时,长洲船闸上游待闸船舶361艘,下游待闸船舶161艘,通航形势十分严峻。
梧州航道管理局副局长方伟迅介绍,待闸船舶从11月23日17时300多艘到11月30日超500艘,只用7天时间,造成通航压力剧增的主要原因是上游来水不足,导致坝下水位不足,枢纽不得不采取间歇性通航方式。每天23时至次日8时,枢纽拦蓄上游来水,坝下水位降落后,船闸开始停航;每天8时左右开始加大下泄流量,等坝下水位上升后,船闸恢复通航。 此外,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土方爆破仅限于下午爆破,也影响了船舶通行。
长洲水利枢纽通航协调工作小组要求,船闸调度部门将根据下游实际水位情况,按先后排号顺序安排符合吃水要求的船舶过闸。各相关单位加强沟通与协调,落实应急措施,确保应急联动预案的顺利实施;所有待闸船舶应服从船闸管理部门的调度和指挥,做好防火防碰等各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