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黄东荣 通讯员 吴建锦)我市城区六个复合型警务工作站启用一个多月来,各警务站通过提高社会见警率,加强对社会治安管控力度,筑牢社会治安防线,取得显著效果。截至11月22日,城区发生“两抢一盗”案件仅有15起,各类纠纷170余起,群众救助1093人次,走访群众2327人次;接处警2004起,其中刑事案件109起,治安案件324起;打掉“两抢一盗”犯罪团伙3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2名,破获刑事案件20多起。
据了解,建立城区警务站是公安机关创新改革城区警务机制重要内容之一。市公安机关共抽调特巡警、交警等警种75人,协警员174人,分布到市区六个警务工作站。每个警务站配备有高科技的监控设备和警用设备,内装标清针孔视频监控系统,配备有路障器、酒精检测仪、指纹自动采集仪、身份证识别仪等先进设备仪器和有关警用防护装备。流动警务站则实行“五班三运转”的警务模式,开展24小时全天候立体防控,通过高效率的机动性,实现“零距离服务群众,全天候治安防控”的工作目标。
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城区警务站的启动,实际上是把公安民警的办公室搬到了街面。同时,城区复合型警务站分别设在城市比较繁华地段,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方便群众。警务站启动以来,城区公安民警的处警时间由原来的五分钟缩短至三分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处警的质量,为快速破案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巡逻过程中,城区复合型警务站民警把被动的接受求助变成主动上门服务,通过走访群众、商铺、出租车司机等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向群众了解他们身边的治安和交通状况,了解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听取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与建议。通过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对防区内的交通状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对市区的交通秩序乱点、盲点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相应调整巡查警力,提高巡查的针对性。在走访中,长洲流动警务站民警就两广市场内无牌无证三轮货运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横道的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治,清除了道路交通事故隐患。
西环警务站刚成立不久,就收到群众反映富民路碳素厂至梧州学院路段晚上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为此,市特巡支队经过研究,增加对该路段巡查,并派出两名步巡人员加大对该区域的巡查,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良好治安环境。同时,针对一些社会治安盲区,市特巡支队除了在市区设立三个固定复合型警务站和三个流动警务站外,还设立了12条车巡路线、18个步巡片区、12个交通疏导点、24小时驻警街面,实现城市主干道巡警全覆盖,提高街面见警率,方便了群众向公安机关求助、报警。
据统计,目前城区复合型警务站日均服务群众的次数超过40次。随着街面见警率、接处警效率的提高,各类治安案件已明显下降,道路交通秩序基本实现有效疏导,群众的满意度正在逐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