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6日,梧州市电动车登记上牌工作正式开始。记者 何鎏/摄
工作人员帮市民将车推上电子地磅称车重。记者 何鎏/摄
万秀区云盖路小学登记上牌点的工作人员为前来申领牌号的市民发排队号。记者 何鎏/摄
遇到不符合上牌标准的电动车,工作人员会出具《一次性告知单》,向车主说明退办原因。记者何鎏/摄
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杨珊 通讯员 宾佳欣)昨日上午,梧州市区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点,正式面向广大车主受理上牌业务。当天是电动车上牌首日,部分市民一大早就来到登记上牌点等候。据统计,截至昨日17时30分,共有127辆电动车成功领牌,其中正式牌12辆,临时牌115辆,占上牌总数的90%。
三城区各开放一个登记点
昨日,梧州市区共有三个登记上牌点受理上牌业务,它们分别是万秀区云盖路小学、长洲区亨利玫瑰城以及龙圩区佛子玻璃销售中心。交警部门提醒市民,电动自行车的免费上牌工作将持续至7月31日,因此市民不必急于在头几天扎堆办理。同时,其余五个登记上牌点仍在进一步完善设备,争取尽快向市民开放。
据交警部门统计,上牌首日,梧州市市区共有127辆电动自行车成功领牌。其中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登记上牌点的登记量分别为77辆、45辆、5辆。梧州交警支队法宣科科长陈家龙介绍,车主在办理上牌业务过程中,最常遇到的是流程不熟悉与材料不全两个问题,导致办理时间较长。“广大车主可以选择错峰办理,或者采取先咨询后办理的方式。”
据悉,市区在用的电动自行车约有1.3万辆,这对各个登记上牌点形成了较大压力。昨日,车主相对较多的云盖路小学办理点就遇到了挑战。对此,陈家龙表示,由于上牌业务涉及多个部门多项工作,起初阶段经验不足,或许在流程衔接上会有所欠缺,“我们会不断总结经验,在人员和设备方面不断改进。”
此外,由于办理能力有限,目前每个登记上牌点每天只办理200辆电动车的登记注册工作,交警部门提醒,市民需要特别留意现场发放的排位号,以免浪费时间。
当天,有不少驾驶燃油助力车的市民来到登记上牌点,咨询办理上牌相关事宜。对此,交警部门再次提醒市民,6月26日至7月31日办理的是电动自行车的上牌业务,而燃油助力车的上牌业务需要到8月1日后才可办理。
购买保险有更多保障
相比登记上牌窗口的热闹,保险业务窗口则显得冷清了许多。当天上午10点,位于云盖路小学办理点的保险业务窗口才迎来第一位购买车辆第三者责任险的车主。“绝大部分驾驶电动车的市民都没有考过摩托车驾照,对车辆上路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也不甚了解,购买一份保险,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都是一个保障。”车主李剑涛表示。
虽然电动自行车购买保险是根据自愿原则,但梧州市交警部门还是建议广大车主在办理上牌业务时尽量购买一份保险,特别是一些超标电动车。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梧州分公司的一名业务员介绍,目前电动自行车购买第三者责任险的金额为每年50元,每次事故责任赔偿限额最高可达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