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记者 莫小洪 文/摄
阅读提示:梧松生活区对出的大山里街道两旁的吊兰,由于长时间缺少护理,不少植物已经枯萎。周边居民希望相关部门做好后期护理,留住这一分绿色,点缀大家的生活空间。
由于缺乏后期护理,大山里巷子两旁红砖墙上不少植物已经枯萎。
日前,有市民来电反映,梧松生活区对出的大山里街道两旁的吊兰,由于长时间缺少护理,不少植物已经枯萎。既要见缝插绿,更要爱绿护绿,这是周边居民的共同心声,他们希望相关部门做好后期护理,留住这一分绿色,点缀大家的生活空间。
走进大山里巷子,路面不算宽阔,但是路面无垃圾,非常干净。由于道路两旁基本没有绿化树木,2014年,相关部门采取见缝插绿的方式,在两旁红砖墙上种下四百多盆吊兰。为了节约空间,吊兰种在一个个塑料盆里,再采用角铁托住稳定于墙体上。这种方式既不占用太大空间,也让小街小巷更有味道。
然而,时隔半年,有市民反映,由于缺乏后期护理,不少植物已经枯萎。5月21日,记者走访了大山里发现,巷子约两百米长,种有约400盆吊兰,其中,将近有100盆吊兰完全枯萎,占去植物总数的四分之一。由于花盆是塑料材质,日晒雨淋,少部分花盆已经开裂了。
记者随机调查了5位周边居民,他们都不清楚种植部门是哪一个,但是,大家对见缝插绿、建景增绿的绿化方式非常赞同,他们认为巷子两旁种上吊兰,可以很好地点缀街道绿化,美化生活。因此,大家希望后期护理可以跟上,种植一片,成活一片。
对此,金叶社区书记农欢介绍,去年,为了推进“创园”工作,进一步提升小街小巷的绿化水平,长洲区建设局牵头种下这一批植物。平时,有社区志愿者给植物护理,但是没有持续性。针对植物后期护理的问题,社区曾经向上级部门汇报过,希望安排社区低保户或者经济困难家庭负责,既解决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收入问题,又解决绿化植物维护问题。然而,由于经费问题,并没有能够实现定人定岗专人护理。下一步,社区一方面会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另一方面也会在维护上多做功课。
记者从长洲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经过协调处理,城区建设局和社区双方加强了沟通,为了确保种下一片、成活一片,下一步,将给予一定经费安排专人护理,着力提升社区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