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记者 纪荣兰 通讯员 龙秀音 倪健敏
在富康社区,有一对老一辈街坊都认识的“姐弟”,他们没有血缘,却有逾越血缘的亲情。
当年,他们同被一户家庭收养,如今,虽然养父母已经去世多年,但年长的“姐姐”化秀群依然竭尽所能去照顾比自己年轻21岁的“弟弟”化强林。多年来的曲折辛酸,化秀群并不在意,她最大的希望是“弟弟”的身体能够恢复得好一些,自己也就放心了。
化秀群今年79岁,化强林今年58岁。前几天,化强林哮喘发作住进了医院,化秀群不仅担起照顾他的重担,还要为他支付医药费。年近八旬,本来就有几种“老人病”的化秀群奔波于医院和家里之间,“我不管他,就没有人管他了。”在富康社区办公大厅里,头发花白,身材瘦弱的化秀群无奈地告诉记者。
上世纪70年代,自从养父母双双去世之后,化秀群就开始照顾这个年幼的“弟弟”。后来,因为种种意外,化强林的腿脚受伤致残,行动不便。后来,还出现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及哮喘病。
逐渐失去了劳动能力的化强林,只能靠领取低保金生活,而更多的时候还得靠“姐姐”接济。
因为照顾“弟弟”,化秀群很迟才选择结婚组建家庭。为了让化强林有一个住处,化秀群还几乎倾尽所有为他购置了一个单间。
化秀群说,“弟弟”的精神时好时坏,头脑清醒的时候,他会懂得关心“姐姐”,懂得感激她。看到化秀群上街买东西,会提醒她要注意安全,小心过马路等。但是,很多时候,弟弟化强林精神很浮躁,心情不好就骂人,生病了、没有钱花了就会到她家里找她要钱。
难得的是,化秀群的女儿很理解母亲的做法。已经出来工作的女儿,逢年过节都会对买上礼品来探望一下这个“舅舅”。“女儿也有自己的家庭,她有她的难处,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化秀群说。
多年以来,化秀群除了在经济上接济化强林,在生活上生病时照顾他之外,还一直用自己不多的退休金为弟弟化强林购买养老保险。在化秀群看来,人总会生老病死,哪怕哪天自己不在了,这个“弟弟”还能靠养老金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