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月到中秋,人家说梧州人过节只有三件法宝:行街睇戏吃饭…
刚刚过去的七夕,你是怎么过的?仔细想想,大概6个字可以概括吧——行街睇戏吃饭,最多再加两个字“游水”。
哈哈,是不是一下戳穿了你的“老底”?
其实,这是现代人无可回避的尴尬。无论过什么节,事后想想,最大的庆祝活动,无非都是“行街睇戏吃饭”。但古人才没有这么low呢,就以梧州为例,古时、旧时梧州人过节,那才叫全民总动员+嗨翻天呢!
七夕节——江中沐浴“拜七姐”
七夕节始于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而在岭南地区的梧州,七夕还有另外一个传说:大家普遍认为农历七月七这天,古代传说中的七仙女会下凡在江中洗澡,所以这天的江水特别清凉甘甜可以直接饮用,放置多年都不会腐臭,如有大人小孩发生惊风热病等症状,可饮用这“七姐水”治病。而更多的人,会选择到江中游泳,沐浴“七姐水”,好为自己祛病消灾。

今年七夕,许多梧州市民在桂江边畅游“七姐水”。陈健新 摄
除了沐浴“七姐水”之外,古时梧州人还兴“拜七姐”。七月初六这天,人们将巧芽(芝麻绿豆、黄豆稻谷等的嫩芽)、酒茶、水果、花生瓜子陈列满桌,放置庭院。
当晚,男女青年们可以随意穿房入舍,欣赏闺房少女展示的手艺品;未婚少女和少妇穿着新衣服,围坐桌前,焚香燃烛,一边聊天嗑瓜子,一边朝着织女星祈祷嫁个好归宿或者早生贵子。大家在愉快的氛围中迎来初七,玩到半夜才散。

如今,梧州人已经不再时兴“拜七姐”的习俗,但游七姐水的传统却一直延续下来。
阿布:“七姐水”这么神奇,每年七夕前一夜,可以在桂江搞个“国际游泳大赛”之类的,找涛哥和傅爷来当嘉宾?
中秋节——童谣声声秋螺香

何华文 摄
中秋里的岭南文化,不单是团圆、灯谜、花灯和广式月饼,也是梧州人唱着的岭南歌谣和满街飘香的炒秋螺。“月光光,照地堂”的粤语童谣在满月下回荡,孩子们在街巷参与抛格子等游乐小活动,肆意嬉戏。
旧时,在梧州郊区农村,孩子们会提着“禽爬”( 蟾蜍状的彩灯)走访邻里,边手舞足蹈边念“禽爬禽爬到你家,你家富贵享荣华……”。

陈健新 摄
中秋时节,柚子香芋花生纷纷成熟,而此时的田螺最为肥美。梧州人摆上广式月饼,准备好香鲜的炒田螺、绵软的芋头、咸香多汁的蒸花生、凉润的柚子作为贺月时令小吃。全家围坐于桌,赏着月,啖月饼,嗦田螺,剖瓜剥果,在团圆中品尝秋的滋味,其乐融融。

可惜如今,中秋的味道还在,只是团圆已变得奢求,孩子们也不太会说粤语了,会唱粤语童谣的更少。
阿布:我觉得在中秋节开个“粤语童谣演唱会”是个不错的主意!
重阳节——夜登高、放纸鸢
重阳里的岭南文化,是梧州白云山上的万头攒动和对纸鸢的迷恋。每年重阳,秋高气爽,市民不约而同登高望远,男女老少,有说有笑,在活动中寄托对健康长寿的祝愿。上万梧州青年男女更是在重阳前夜便结队登山,兴致勃勃,带上小吃和饮料,集体露宿,隆重而热闹。

李鸿荣 摄
《苍梧县志》记载道,“九月九日重阳,携酒登高,儿童放纸鸢”。旧时重阳,梧州的私塾放假一天。老师和仕绅约起登高望远,饮酒赋诗。学生到大校场或河滩边放纸鸢,纸鸢有各种鸟形和昆虫形,乘着秋风漫天飞舞。

骑楼论坛网友“夜鹰”摄
如今,梧州人登高的习俗一直延续下来,每到重阳前夜,数以万计的梧州人就不约而同来到白云山,登高祈福。反而是放风筝的童趣,现在倒是不多见了,想来可能是城市的高楼建筑越来越多,开阔的空间越来越少,能飞起来的风筝也不多了吧。
阿布:建议在体训基地再挂一个牌子:梧州风筝基地!哈哈
冬至——包肉粽、煮大餐
冬至里的岭南文化,是“冬至大过年”的“阵仗”和咸香的大肉粽。
据称,“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原自岭南地区的广东。广东人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为什么呢?气象台有关专家解释说,因为广东地处南海之滨,冬无严寒,秋春相连,古代南粤人民对太阳的崇拜远远大于对春天的祈盼,所以就产生了“冬至大过年”的说法。
所以,梧州人对冬至这个节庆也十分重视。冬至晚餐,市民杀鸡置酒、祭拜天祖、大鱼大肉,满桌的丰盛佳肴如过春节般。
而长期以来,梧州人过冬至还习惯包粽子,《苍梧县志》载:“十一月冬至,以冬叶裹粽,祀祖先馈亲友。”一个个糯米绿豆咸肉粽带着竹叶清香,软糯可口,肥瘦相宜,简直是冬日暖心美食。
如今,不少梧州人将过冬自家包粽子改为了买粽子,过冬煮大餐改为了到酒楼吃大餐。但“冬至大过年”的观念却不曾转变。
阿布:感觉岭南人民就是个吃货,任何节庆都能跟吃联系起来!
春节——行街吃饭睇戏“大联欢”
春节里的岭南文化,多到数不过来——逛花市、吃汤圆、分利是、行大运、接财神、出门拜年、寺庙祈福……
春节期间,舞龙舞狮、粤剧表演、舞鹿儿戏、唱采茶剧、下俚歌会等具有岭南民俗风情的街头文化表演纷纷上演,丰富多彩,喜喜洋洋,锣鼓声声,人头攒动,年味浓厚。

(骑楼论坛网友“本土人”、“苍山梧川”、“晴空一鹤”、“本土人”、“大雾弥漫”、“玉霖”、“疾风劲草”、“abi”等摄)
元宵节——赏花灯吃汤圆
元宵里的岭南文化,是不可错过的绚烂花灯和甜滋滋的汤圆。

骑楼论坛网友“gxsw”摄
以前,梧州人在正月初十便挂出自己制作或者购买的花灯,花灯骨架多用小竹梗扎成,糊上透明色纸,绘以多彩图案,五光十色。如今,虽然大型元宵灯展取代了自制花灯,但元宵赏灯是梧州人不会错过的庆祝方式。

骑楼论坛网友“晴天雨”摄

骑楼论坛网友“晴空一鹤”摄
汤圆,代表团团圆圆。这天,梧州人当然少不了吃汤圆,超市里挤满前来买汤圆的市民,而老字号汤圆店排起长龙。梧州人吃的汤圆有甜有咸,黑芝麻甜清甜细腻,瘦肉粒汤圆满口咸香,配以甜姜汤,甜而不腻,祛寒暖胃。
端午节——龙舟赛罢食碱粽
端午里的岭南文化,是江面上激烈的龙舟竞渡和香甜的灰水粽。赛龙舟,历来被梧州人视为民俗活动中的盛事。
明代魏浚《岭南琐记》便记载:“梧江(指梧州一带)竞渡龙舟长十余丈,坐可五十余人,有衣白数人,分立舟上……”可见,身处岭南地区的梧州人,在赛龙舟这件事上,也是有别于其他地区的。50多人同坐一条龙舟,想想也是壮观啊!
现在,每年端午节,梧州人仍然会有龙舟赛,只是当年万人空巷的盛况,还有那十余丈的大龙舟,已是不可复制。
骑楼论坛网友“苍山梧川”摄
端午这天,岭南人与众不同的过节方式,还体现在吃灰水粽(碱水粽)上。据记载,早在东汉末年,当时岭南地区的老百姓就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称灰水粽。
灰水粽色泽金黄,带着草木清香,适合冷吃,可浇上蜂蜜或用糖蘸着。五月天气渐热,来一口灰水粽,清甜可口,唇齿留香。
只是,现在人们的饮食文化已大大丰富,粽子已经变成了百姓寻常就能吃到的早餐,端午粽也就显得不那么矜贵了。
阿布:可不可以在端午节那天,在骑楼城内街摆个粽子宴?一定能吸引不少游客!
阿布:什么时候再造十余丈的龙舟?赛起来一定很拉风!
这些年,不少市民觉得传统佳节的味道越来越淡,或许是因为我们已经不自觉将“行街睇戏食饭”取代了节庆中众多庆祝仪式了吧。如果,我们能多花些心思挖掘具有岭南特色的本地节庆习俗,热热闹闹过好每一个节,也许便能更好地将岭南民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来。
如何挖掘节庆中的岭南文化,你们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建议吗?欢迎留言哟~
也可以参与由梧州市委宣传部、梧州市旅发委联合开展的“我为梧州岭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献一策”有奖征集活动哦!留言请点击——
“我为梧州岭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献一策”有奖征集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