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聚焦梧州 >>  正文
     
挖掘“特别”之处 探索“粤桂方案”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开发建设观察
2016-10-14 09:25   梧州日报   记者 杨苑君 通讯员 黄东荣 黄海峥

    梧州日报记者 杨苑君 通讯员 黄东荣 黄海峥

    在前不久举行的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长朱学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并将之作为实施开放带动升级工程的重要内容。如何挖掘和发挥好“特别”之优势,探索出区域合作开放发展的“粤桂方案”,将成为试验区开发建设的一道“必答题”。

    “粤桂方案”落地生根

    在今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发展论坛有13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182亿元;在桂粤合作驻点招商大行动中,试验区与多家意向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金额达120亿元。截至今年8月底,试验区入驻企业达到208家,其中广西片区151家;新注册企业83家,其中广西片区80家。

    一串串数据正是试验区加快建设的新答卷。今年以来,试验区抢抓珠江-西江经济带和自治区“双核驱动”战略机遇,在体制机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近年来,粤桂两省区出台一系列指导、支持试验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方案,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完善顶层设计指明了方向。今年7月,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议审议通过《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总体工作方案》和三个配套文件(简称“1+3”配套文件),明确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财政金融体制、创新园区发展机制等方面的任务,为下一步试验区赋权松绑打下基础。近日,随着自治区物价局落实试验区大工业供电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中各类政策正在加快落地。

    园区开发建设方面,今年以来试验区江南、江北、社学片区全力推进,目前已完成三大片区平整场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也加快配套建设,江南片区核心区将全部完成,塘源一路竣工验收;江北片区江北大道有望在11月全线贯通;社学片区社学横一、横二、纵二路等道路有序推进。同时,园区内多个产业项目也在加快推进。其中,江北志冠年产7万吨胶原原材料项目已试产;航天北斗项目设备已订购,预计年底实现试投产;丰歌绿屋低碳科学建造项目通过“先租后让”、“委托代建”等方式加快建设,机器车间已完成厂房建设工程量约七成。

    此外,今年以来随着试验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借助桂粤驻点招商大行动、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围绕补齐产业链、延伸产业链、构建产业“磁场”的主题,试验区赴北京、广州、深圳、天津等地实施精准招商,共签约项目24个,总投资额311亿元,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46亿元,同比增长32.2%。

    “特别”优势正在显现

    自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发展平台和广西“双核驱动”战略的重要“一核”,已成为两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今年1至8月,试验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18.53亿元,同比增长1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26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产业项目完成17.3亿元,基础设施完成25.96亿元。

    对于试验区的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路网、码头、污水处理厂、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推动梧州综合保税区、两广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在园区集聚发展;支持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落实“1+3”配套文件,创新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和投融资体制,提升自主性和发展活力。到2020年,试验区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达17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100亿元。

    目标已经确定,实现目标的路径在哪?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管委会主任徐文伟认为,“粤桂方案”促进了创新驱动、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集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引领试验区实现新发展。试验区在开放合作上,创新“经停挂靠”、“前店后厂”、“前台后台”等多种合作方式;开发模式上,全力推进“园中园”开发、市场化开发等举措;金融创新上,全力推进“两广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土地改革上,全力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工作;人才聚集上,创新遴选制、助理制、委员制、专员制等人才管理模式,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产学研联盟等,加快智库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出台“十大禁制清单”、建设中国-东盟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建设中国绿色“O谷”。

    徐文伟表示,坚定不移抓好试验区建设,首先要不断完善体制和机制,落实好两省区《实施方案》23条支持政策和自治区“1+3”配套文件,畅通要素流动渠道。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坚持东向战略,通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投资环境,抓好产业项目对接,加速产业集聚,促使产业项目落地,产生投资效益。

    万秀区作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主战场,该区党委书记蓝盛新表示,将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开放带动升级工程,要抓住粤桂合作机遇,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市政协港澳委员、香港泗兴隆木商行董事长莫绣安认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拥有良好的先天条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未来前景广阔。试验区开发建设应发挥好政府作用,探索区域间合作模式创新,做好两地对接融合工作,共同研究机构设置运行等问题,把试验区打造成吸引人才、招商引资、培养高新技术产业的洼地,促进产业集聚,承接珠三角、技术研发、咨询服务和装备制造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编辑:钟笑莹 黄东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西江四桥施工工地旁占道经营马路市场问题多多
广西第三届老年人桥牌交流活动在梧举行
白云山景区改造景点新建凉亭
河西防洪堤加固护坡美化景观
降雨少梧州旱情初现,西江露出一大片美丽沙滩
塘源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火灾 多处硫酸锌设备着火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