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时事  直播  房产 家装  汽车  理财  零距离问政  骑楼论坛  周末玩乜嘢  我们相亲吧
聚焦梧州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9月27日在梧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2016-10-24 09:24   梧州日报   

    市长 朱学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十三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重要而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挑战、砥砺奋进、成绩显著的五年。五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三年一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向东开放战略,坚持不懈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2015年达到1078.6亿元,是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6万元,总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2015年达到2141.3亿元,是2010年的3倍,年均增长22.7%;财政收入突破120亿元,2015年达到123.7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1%。岑溪市、藤县和长洲区地区生产总值均突破200亿元,岑溪市和梧州工业园区财政收入均突破20亿元,县域经济和园区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4∶59∶27调整为2015年的11∶58∶31,三产比重提高了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五年累计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79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收分别净增1281亿元、163亿元和100亿元,分别增长1.9倍、4.6倍和4.8倍,荣获“广西工业产业发展一等奖”。实施质量兴梧战略,成功培育广西名牌产品4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转变,引进了静脉产业园、稀土产业园、中国—东盟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等新兴产业项目,生物和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77亿元。以再生资源、再生不锈钢制品为主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实现年产值近900亿元,我市成为广西首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交通通畅能力进一步提升。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24.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3倍,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达303.7亿元。梧州至南宁、广州、深圳等城市开通高铁,梧州至贵港、岑溪至罗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梧州至柳州、市环城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建成通航,西江机场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二线梧州段全线贯通,龙圩至藤县潭东一级公路建成通车,一批城市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完工,形成了更加方便快捷的立体交通格局。

    ——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与广东省广州、佛山、肇庆、云浮和茂名等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中铝、中建、华润等近十家央企及多家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与东盟及香港、澳门、台湾的经贸合作关系日益紧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纳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珠西经济带建设和两广战略合作的标志性工程。梧州在自治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广西向东开放“桥头堡”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五年来,财政在民生领域支出累计达680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8239元提高到258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651元提高到9051元,年均分别增长9.5%和13.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分别增长9.1%和8.8%,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顺利完成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苍海新区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推进的四大新区之一,我市被自治区确定为桂东南城镇群核心城市。获批为国家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城市、全国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城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国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为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核心竞争力。成功承办了广西第十三届运动会、第六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连续五年举办梧州宝石节,两次举办中国(梧州)健康养生大会和广西(梧州)粤剧节,举办了中国茶叶学会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荣膺“最具魅力节庆城市”,梧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们经历了复杂形势的考验,特别是2014年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打好稳增长攻坚战,保持了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开创了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发展新局面,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步伐。五年来,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建成2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水果种植面积近70万亩,六堡茶品牌价值近16亿元,蜂蜜产量居广西第1位。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3家、11家和93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622家,家庭农场发展到220家,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现有自治区级的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2家、产业化工程院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企业技术中心28家,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梧州工业园区被认定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五园八区”为载体,着力打造再生资源、再生不锈钢制品、电子信息、陶瓷等千亿元、百亿元产业集群,全市产值超百亿元园区发展到7个,园区工业总产值超过1900亿元。鼓励支持工业企业转型发展、做大做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8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250家,年纳税超亿元企业5家、超千万元企业24家。加快发展以商贸物流业和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市商贸物流园区、毅德商贸物流城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蒙山县特色旅游名县和一批特色旅游名镇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新增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6家、四星级以上广西乡村旅游区6家。多举措扩大消费需求,“十二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7%,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

    (二)凝心聚力抓改革、扩开放,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挂牌成立,行政审批局具备挂牌运行条件,行政审批事项由2011年的731项精简至279项。切实把降低企业成本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帮助企业减轻税费负担1.4亿多元、降低融资成本近2亿元、减少用电成本近1亿元。积极稳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国有资本运营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与珠西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务实合作,与肇庆、云浮建立了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累计商定推进重大合作事项(项目)160多项,合作总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

    深化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1+3配套文件”获自治区审议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累计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授信和各类发展基金超过100亿元;着力打造战略合作前沿阵地,与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广州南沙自贸区、珠海横琴新区建立了“区区合作”发展模式;抓好软硬环境建设促招商,试验区入驻企业达到205家,其中梧州片区148家。梧州口岸赤水作业区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复同意,临港经济区加快建设。以粤港澳为主阵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累计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928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83亿元,其中60%以上来自粤港澳地区。

    (三)坚持不懈打基础、强支撑,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加快构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有效衔接的立体“大交通”网络,全市铁路运营里程达242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300公里;新增2000吨级以上泊位14个,港口货物实际吞吐能力达5000万吨以上,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30万标准箱。坚持扩城镇拓空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到90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达52%。大力实施城市建设提升工程,建成了园博园、博物馆、图书馆、城市规划展览馆,以及体育场、综合馆、游泳馆等一批体育场馆,红岭新区功能日趋完善,苍海新区实现“成湖成景”的阶段性目标。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棚改任务总量居全区首位,累计开工4.8万多套,棚改工作经验得到自治区充分肯定。统筹抓好县城和小城镇建设,苍梧新县城建设有序推进,岑溪、藤县和蒙山的县城面貌明显改观,一批中心镇、生态镇和特色镇加快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资41.3亿元,实现建制村100%通硬化路。

    (四)持之以恒抓减排、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作,淘汰落后产能125.6万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17.4%;城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6.2%和100%,江河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保持在95%和98%以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走在全区前列。深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和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5.85%,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5%,两项指标均排在全区前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建成自治区级生态乡镇7个、生态村27个,建成市级生态村294个,岑溪市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市)”称号,蒙山县被列为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并被评为“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岑溪和蒙山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称号。整合投入资金11亿元以上,持续开展“美丽梧州”乡村建设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五)集中财力办实事、惠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每年为民办好12件实事,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00亿元。实施教育发展十大重点工程,不断完善学校规划布局,完成梧州高中、一中、十四中整体搬迁和一批中小学校改扩建项目,家庭困难学生、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各类教育加快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全民医保体系,群众就医报销全面实现即时结算,我市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大力发展养生养老事业,被全国老龄办确定为全国老年友好型城市创建试点市。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2015年末各项社会保险参保超过270万人次,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补助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逐年提高。深入实施“安居乐业”工程,建成保障性住房3万多套,改造农村危房5.81万户;城镇新增就业13.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25.4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左右的较低水平。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五年减少贫困人口24.6万人,新增解决89.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覆盖率分别达42%、100%,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全部免费开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着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我市在广西第十三届运动会中取得了历届参赛最好成绩,其中青少年组总成绩排全区第4名,成年组总成绩排全区第1名。持续推进平安梧州建设,社会治安防控、应急管理、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工作不断加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连续五年被评为广西平安市。今年7月31日,苍梧县发生了我市有历史记载以来最大震级的一次地震灾害,我们迅速启动预案,积极有效应对,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灾区群众无一伤亡。

    (六)从严从实转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弘扬多下基层、多解难题、敢于担当新作风,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坚决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保持100%。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全面实施公车改革,“三公”经费支出和文件会议数量逐年下降,政府采购节约率逐步提高。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54个市直部门公布了权责清单,权力事项精简率达46.8%。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强化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圆满完成“六五”普法任务。严格落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对不作为、不担当、乱作为和失职、渎职等问题的追究和问责力度,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做到了有腐必惩、有贪必肃。

    五年来,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及双拥工作得到加强。编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统计、物价、供销、农机、地震、移民、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以及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中直、区直驻梧各单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市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梧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梧州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五年来的发展历程令人难忘,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切实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科学合理的发展速度,在扩大总量中调整结构、转型提质;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不动摇,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向东开放战略,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创新激发活力、以开放汇聚能量,不断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必须坚持保持生态优势不动摇,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推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梧州实际的绿色发展路子;必须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动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坚持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结构调整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待深化;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政府职能有待加快转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对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梧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型发展最为关键的五年,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五年,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五年。我们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真抓实干,加快构筑发展新优势,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根据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向改革创新和开放发展要动力,注重转型升级和特色效益发展,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补齐基础设施和民生短板,努力实现“一保障、两翻番、三同步、四提高”,确保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江黄金水道上向东开放的龙头城市和布局优化、生态宜居的桂东南城镇群核心城市,奋力走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前列。

    按照上述要求,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更强。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达到166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000元,工业增加值达到77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60亿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总量和增速保持在全区前列。

    ——产业结构更优。到2020年,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49:42,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新兴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5%和42%。

    ——城乡发展更快。中心城区、县城、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对人口的集聚能力不断增强,“一带两区三走廊”的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到2020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6%。

    ——发展动力更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一批国家和自治区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实,市场和社会活力竞相迸发,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区域合作、招商引资与对外贸易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粤桂试验区先行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形成区域开放合作新高地。

    ——人居环境更美。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生态经济体系基本建成,生态文明制度建立健全,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优良,节能减排降碳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在全区前列。

    ——人民生活更好。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达到25000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区)、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围绕实现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我们将凝聚各方力量,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实施“七大工程”,全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一)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坚持走具有梧州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加快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高附加值转型,促进三次产业同步提升、融合发展。

    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大方向,对接“中国制造2025”,全面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特色现代工业体系,力争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发展壮大再生资源、再生不锈钢制品、电子信息产业,改造提升食品医药、林产林化、船舶制造、钛白制品等传统特色产业,加快形成千亿元、百亿元产业集群。坚定不移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坚持把量质并举作为主攻方向,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鼓励提升工业设计、打造梧州标准、创新研发等行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创建自主品牌,力争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养生长寿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产业规模倍增、龙头企业倍增、示范基地倍增,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园区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坚持产城融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等要素配置,全面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承载力、专业化程度和产出效益,实现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

    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生产性、生活性服务并重,新老业态、线上线下并举,推动服务业体量向规模化发展、功能向专业化转型、布局向聚集化延伸。加快建设粤桂试验区综合性服务业集聚区、市商贸物流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立健全城乡配送中心,加快形成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体系。建成一批城市商贸综合体、商业街和专业市场,改造提升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加强乡镇商贸市场建设,重塑梧州区域性商贸中心。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区,积极推进西江经济带(梧州)跨境电商产业园、市商贸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实施“引金入梧”战略,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引进更多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大力建设两广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苍海金融集聚区,加快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以岭南生态养生新城建设为重点,实施一批养生养老、疗养康乐项目,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打造岭南健康养生基地。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乡村旅游,培育休闲康养旅游新业态,着力打造一批龙头景区和特色景区,积极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和旅游特色小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推进全域旅游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区域性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以梧州宝石节、梧州特产展销会、广西岭南风情旅游文化周等重大会展为平台,打造一批富有特色、影响广泛的品牌展会。

    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紧抓粮食安全不放松,确保全市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三稳定”。发展壮大砂糖桔、中草药、品牌蔬菜、食用菌、松脂、八角等优势种植业,科学布局和加快推动生猪、三黄鸡、网箱鱼、草食动物、蚕、蜂等特色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积极发展富硒农业、循环有机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支持发展优质用材林和特色优势经济林,扶持发展林下经济。到2020年,力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加快建设梧州西江经济带特色农业示范区,推进一批生态农业园、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培育扶持知名农产品品牌,加大“六堡茶”“砂糖桔”等农产品地理标志推广使用力度,着力打造百亿元六堡茶产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民合作社运行质量和经营实力明显提高,力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0家,农民合作社3000家以上,家庭农场突破500家。

    (二)实施开放带动升级工程。充分放大毗邻粤港澳、沿江临港优势,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自治区“双核驱动”、两广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向东开放、深度合作的前沿阵地。

    以向东开放带动全面开放。在融入国家和自治区开放合作战略中谋划自身发展,全面深化向东开放合作,积极拓展与北部湾以及西南中南地区合作,不断形成开放合作新优势。完善与周边城市战略合作机制,积极参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加快高铁沿线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布局。以建设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载体,加强与东部地区合作联动、配套发展,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加快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内外互联互通,完善集疏运体系,提升物流配套服务,大力建设临港经济区,打造“一带一路”重要物流节点城市。推动口岸全面扩大开放,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和加工贸易倍增计划,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等高端延伸,提升一般贸易中优质产品出口比重。到2020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5亿美元,年均增长12%。

    全力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试验区路网、码头、污水处理厂、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推动梧州综合保税区、两广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在园区集聚发展。支持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落实“1+3配套文件”,创新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和投融资体制,提升试验区自主性和发展活力。力争到2020年,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达17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100亿元。

    大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补齐基础设施和民生短板、壮大县域和园区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大精准招商力度,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强招商项目策划包装工作,建立招商项目库、企业名录库、实施项目库和投资促进网,推进招商引资资源信息共享。统筹推进专题招商、专业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积极探索委托招商、联合招商、资本招商、“互联网+”招商等新模式。大力优化投资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着力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及时兑现招商引资承诺。实行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加强招商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到2020年,招商引资区外到位资金超过8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

    (三)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对接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构建综合立体、功能齐全、高效安全、智能绿色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岑罗铁路和赤水铁路专用线,推动柳广铁路、洛湛铁路电气化扩能改造、南广铁路动车停车场等项目开工建设,启动梧州至肇庆、梧州至玉林、梧州至贺州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铁路通车里程突破400公里,构建“多线放射”的铁路网络。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推动建成梧州至柳州、信都至梧州、岑溪至水汶、荔浦经蒙山至玉林、贺州经蒙山至巴马及市环城高速公路,力争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68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00公里以上,基本建成“一环七射三连线”高速公路网络,实现县县通高速。加快建设梧州至藤县藤州镇二级公路等县域公路项目,提升路网连通度和农村路网通达度,基本实现村屯通硬化路。加快推进西江、桂江干流航道整治工程,建成一批港口码头,实现梧州港吞吐能力60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50万标准箱。建成梧州西江机场,力争建成通用航空试验机场,开工建设岑溪、蒙山通用机场,积极推进苍海、苍梧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桂东南航空枢纽。

    强化水利保障能力。实施一批水利设施重点项目,加强西江、浔江、桂江及重要江河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大力推进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构筑水生态廊道体系。实施防洪工程建设大会战,完善防汛应急体系,建设国家级防汛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中心,全面提升抵御洪涝灾害能力。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划定水源地保护红线,开展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推进山洪灾害治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水系连通、岸坡整治工程,提高沿河两岸的水生态保障能力。

    提升能源和信息保障能力。积极推进新型电源项目建设,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加快推进中海油梧州能源储备基地、市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建设,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深度开发长洲水利枢纽、京南和旺村等梯级电站发电潜力,建成覆盖城乡的天然气输送网络,推进储能、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沼气,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快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宽带接入水平、传输速度和家庭普及率,实现城乡家庭光纤接入能力大幅提升、中心城区免费高速无线网络全覆盖,构建便捷高效安全的信息网络体系。推广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构建统一高效的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信息体系,大力争创国家智慧城市。

    (四)实施城乡建设提升工程。紧紧围绕建设桂东南城镇群核心城市的目标,推动城镇功能、形象、品位和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彰显的现代化城镇群。

    加快建设宜居城市。围绕增强宜居城市绿色、便捷、特色、和谐、智慧、创新6维支撑,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城市宜居指数达到80以上。推动城市快速路网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体系,建成西江三桥、四桥和粤桂大桥,提高城市交通便捷性。加快地下综合管廊、防灾减灾、无障碍设施、停车场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卫生、养老、文体、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红岭片区建设,推动南岸片区开发建设,实施长洲岛综合整治开发,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全力加快苍海新区建设,推进苍海大剧院、苍海音乐园、国家湿地公园、西江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成苍海东环大道、梧州南站站前广场、环城水系等项目,打造苍海旅游度假区。积极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恢复城市山体、水体、岸线等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实施文化注入与表达工程,保护性开发河东骑楼城,恢复重建“三总府”,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利用、推广行动,建立健全历史文脉保护体系和传承体系,不断强化梧州的文化之魂,加深梧州人对岭南文化的“记忆”。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推动各类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一带两区三走廊”的城镇化发展格局,突出产业带动、产城融合,推进县城向现代城市转型。支持帮助苍梧县加快新县城建设并完成整体搬迁,加快建设旺甫工业小镇,打造以六堡茶为主导产业的广西生态农业示范县。支持岑溪大力发展以建材、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积极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努力打造桂东南副中心城市。支持藤县大力发展以钛白、陶瓷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加快撤县改市步伐,推动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打造产城融合和生态宜居的新兴城市。支持蒙山县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养生旅游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建成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实施城镇扶持壮大工程,加快推进石桥、旺甫、归义、南渡、太平、塘步、文圩等重点镇建设,促进城镇集约发展。

    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实施乡村建设规划全覆盖,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开展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专项活动,落实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消除农村无电户问题,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实现村村通客运班车,村村有文化娱乐室、体育场所、标准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五)实施生态文明提升工程。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生共融,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源头防控、综合治理,严格划定生态红线和用途管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保护,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工程,构筑西江绿色走廊。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大PM10及PM2.5污染治理力度,加速更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与综合整治,健全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和重点企业排污口在线监测体系,开展对浔江、桂江等重要支流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消除劣Ⅴ类水质。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完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加强对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监督管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行清洁种植和养殖模式。

    加快发展生态产业。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工业、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和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业体系。加快构建生态工业产业链,推动传统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改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着力将粤桂试验区建成广西生态产业园区,推进梧州再生园区完成生态化改造,促进各类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实施一批生态种养、生态林业循环提升项目,建设西江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积极发展休闲旅游、生态养生等绿色低碳生态服务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节能环保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推动生态环保产业化。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加快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构建再生不锈钢制品内部循环产业体系,推动梧州再生园区申报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成市静脉产业园,加快推进中节能环保产业园等循环经济产业项目,推动形成陶瓷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蒙山茧丝绸循环经济园区。着力推动农业领域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培育发展绿色物流、生态旅游和绿色信息等循环型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向循环经济领域拓展。

    (六)实施改革创新攻坚工程。坚持把为市场主体创造优质发展环境作为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强化问题导向,突出制度供给,全面深入推进各项综合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扩大有效供给,从改善投资结构出发,积极谋划和推进一批基础性、支撑性、功能性重大投资项目,提高投资的有效性、精准性,切实解决投资不足制约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的瓶颈,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项目建设与运营,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围绕减少无效供给,加快推动不锈钢、有色金属等产业在优产能中去产能,加快延伸再生资源、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链,通过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实现产能在园区内部消化;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商品房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鼓励和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保障收入增长、民生项目、重点建设等方面的财政支出,有效控制政府性债务规模,防范和及时化解财政风险。

    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破除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扎实推进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和长洲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两项国家试点任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一颗公章管审批”。加快推进财政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国税和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深化国资国企、国有林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统筹推进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其他领域改革。

    全力推行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聚集发展新动力,打造创新创业之城。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研发和技术攻关,强化产学研合作,力争打造5家以上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发展5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力促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国家级高新区。打造一批国家、自治区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实施发明专利“双倍增”计划,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质押机制,形成发明专利增量增质、提绩提效的新格局。持续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打造一批工业、农业、服务业品牌和著名商标,推动质量兴梧向质量强梧跨越。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人才,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统筹实施“互联网+”行动,促进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搭建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平台、创客空间。多渠道鼓励本土人才大胆创业、成功人士回归创业、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打造一批创业示范基地。

    (七)实施民生普惠攻坚工程。主动适应新时期民生工作从“关注生存”到“注重保障”再到“全面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以产业扶贫为核心,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大力推进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等扶贫工程,加快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推动贫困村稳定脱贫。大力开展就业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加强转移就业服务,帮助贫困人口通过就地就业创业或外出务工实现脱贫。坚持规划先行,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合理确定搬迁规模,扎实推进集中安置点建设,有序组织实施搬迁,强化产业扶持、就业扶助和后续管理,确保全市1.9万建档立卡的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强化教育扶贫,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降低贫困家庭学生就学负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进贫困地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提高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补偿和医疗救助水平以及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加强贫困地区生态治理修复,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生态经济,增加生态公益岗位,实现贫困地区保护生态和增加收入双赢。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逐年提高我市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加强兜底保障。积极开展社会帮扶脱贫,强化定点帮扶工作,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优先安排贫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确保到2020年全市现行标准下的23.1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5个贫困村、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

    健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力促进就业创业,积极增加就业岗位,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十三五”时期,实现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推行社会保险“一卡通”,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阶段性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实现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全覆盖,抓好以农民工为主要保障对象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住房消费力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大力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继续深入实施教育发展十大重点工程,突出抓好学校布局优化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水平;采取集团式、学区制等合作办学形式,积极引进优质民办教育机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推动梧州学院升格为梧州大学,力争新建成1所高等院校,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更加紧密融合发展。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切实推进健康梧州建设,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支持医养结合,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和健康产业。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落实全面两孩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特色养老服务业。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合理布局体育设施,拓宽公共体育空间,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强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建设,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实施文化惠民和公共文化工程,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提升发展梧州特色文化,支持粤剧等地方戏剧的传承发展,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普惠可及、差距缩小、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推进双拥工作。依法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继续做好编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统计、物价、农机、人防、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加强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健全重大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快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加强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实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保障百姓餐桌和用药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属地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增强对各类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天网工程建设,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努力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建设平安梧州。

    各位代表!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主动作为。我们将围绕法治、高效、务实、廉洁四个关键,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一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健全政府立法工作机制,科学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着力推进立法精细化,增强政府立法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广泛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权限行使职权,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完善执法监督约束机制,积极推进阳光执法。二是加强高效政府建设。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政务公开,积极开展“互联网+政府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方便快捷。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大重点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提高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发展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务实政府建设。持之以恒推进政府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实干兴邦”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整肃庸政懒政怠政,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梧州发展务实进取,为全市人民务实尽责。四是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和问责条例等规定,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动监察和审计全覆盖,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行为,以反腐倡廉的成效保障发展、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成绩鼓舞人心;展望未来愿景,目标催人奋进。梧州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梧州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编辑:钟笑莹 黄东莹

梧州零距离客户端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梧州学院留学生着汉服 品六堡 诵梧州
爱心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资助藤县贫困学生
亮剑缉枪除黑恶 真情为民护平安
苍梧县着眼长期经济效益 整合资源推动产业扶贫
宝石节志愿者宣誓上岗
医务人员开展义诊活动
梧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08001990号 梧公网安备:45040000045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许可证号:4510420100001
梧州零距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梧州零距离网”的所有作品,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梧州零距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