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陈可夫 通讯员 陈翠湖)“林地面积700亩,期限20年,定价49万。”近日,藤县濛江镇村民李先生拿到林权证后,在土流网上成功出租已确权的马栏咀周边灌木林地,心仪的价位让他喜出望外。
集体林地林木确权到户、新旧补助政策叠加惠农,让“沉睡”的森林资源激发出新活力。今年以来,我市以明晰产权和完善政策措施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基本完成明晰产权工作,国有林场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也同步启动。
据市林业部门统计,目前我市已完成集体林地勘界确权1321.88万亩,其中完成发证面积1246.78万亩。林权证颁证方面,全市共发放39万户,进一步加快推进林权改革成果运用,规范林权流转。
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与林场、林企、林农息息相关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也成为关注热点。近期,有不少群众向各级林业部门了解我市育林基金征收标准和调整情况。对此,市林业局计财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国家有关文件通知,今年2月1日起已将育林基金征收标准降为零。
该负责人还介绍,育林基金征收制度始于建国初期,对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制约了林农和林企的积极性。现行的《森林法》规定,育林基金的征收必须专项用于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管理,按照最高不超过林木产品销售收入10%计征。今年该项收费政策调整以及新一轮退耕地还林补助、荒山荒地人工造林补助等政策推广落地,将进一步促进林业提质增效、林农增收致富,降低造纸企业及木材加工企业的材料成本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