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西江都市报记者 黄海志
■事件回顾
要说2016年最令梧州人难忘的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应属降雪和地震。
灾难面前,西江都市报记者忙碌采访的身影出现在受冰雪侵袭的田间地头,出现在地裂墙开的震中灾区,刊发了一篇篇抗击冰冻天气和地震灾害的报道,为读者真实传递了梧州人民在天灾面前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担当。
■采访故事
“雨夹雪”刷爆“朋友圈”
1月24日,在白云山云峰亭附近拍摄到的植物叶面上散布着碎冰。
1月24日,在藤县埌南镇黎寨村,村民在自家门前欣赏降下罕见的“棉花雪”。
2016年1月22日起,随着一股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华南地区,梧州市灰蒙蒙的天空与寒风冷雨成为不少市民最直接的感受。1月23日,梧州全市各地的最低气温跌破零度,冷风过境时还伴有三到六级不等的阵风。
“下雪啦!”1月23日早上,苍梧县狮寨镇木皮、王水、大昌等几个村的村民起床后惊奇地发现,村前村后的屋顶和道路上,都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雪花,从没见过雪的小孩子都跑到屋子外赏雪玩雪,许多大人也禁不住加入了赏雪的队伍中。
1月23日至24日,梧州市气温急剧下降,从位于最北的蒙山县长坪瑶族乡到最南的岑溪市水汶镇,均出现了雨、霰、雨夹雪或降雪天气。在梧州市区的白云山景区,大量市民不顾严寒登山赏景。在白云山上依然青绿色的树叶上,零散地分布着一些透明的冰珠,人们不管它们是不是雪,拿出手机猛按快门;在白云山最高处的云峰亭,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游客排队,虽然并没有看到想象中白雪皑皑的雪景,但雪后登高看景也是市民们2016 年众多记忆场景中十分难忘的一个。
突袭的寒冷,却让我们更觉温暖。在此次寒潮中,梧州市救助管理站忙里又忙外,全天候开放救助管理站的同时,加大主动救助力度,携带御寒衣被和食物在梧州市区内每天进行三次上街巡查,为露宿街头的流浪人员源源不断地送去温暖。
在蒙山县和苍梧县狮寨镇、六堡镇等高寒山区,当地政府采取应急措施,进村入户为有需要的村民发放保暖物资,同时指导和帮助农户对农作物采取抗寒措施。在寒潮面前,梧州人表现出来的不止有对雪的好奇,更有守望相助、传递温情的人文关怀。
■延伸阅读
大范围降雪梧州历史罕见
根据梧州市气象观测站1951年建站以来记录记载,梧州市区于1993年1月16日出现过雨夹雪天气,2016年1月23 日至24日出现的雨夹雪为该站建站以来的第二场雨夹雪。
2016年这场雪遍及梧州市各县(市、区),是梧州市辖区内出现的历史罕见的大范围雨夹雪,其中,岑溪为建站以来的第三场雨夹雪(前两场分别在1975年12月14日、1991年12月28日),藤县为建站以来的第三场雨夹雪(前两场分别是1972年2月9日、1996 年3月1日),苍梧为建站以来的第四场雨夹雪(前三场分别是1967年12月、1980年1月、1983年12月)。
那么,此次降雪天气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又是什么呢?梧州气象台台长欧坚莲介绍说,2016年1月22日起的这次强冷空气强度非常强,把温度的零度线位置推到了华南南部地区,加上南方空气湿度大具有充分的水汽,降雪形成的两个条件(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充分的水汽)均已具备,因此最终形成了降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