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记者 梁燕如 通讯员 钟永志
每天清晨,原梧州松脂厂生活区居民老韦和儿子小韦一起在小区做清洁。父子俩推着垃圾车,小韦走在前面,老韦不紧不慢跟在后面,不时提点儿子,哪里的垃圾还没扫干净。
老韦年近70岁,小韦也30多岁了,父子搭档做小区清洁已有五六年。老韦说,儿子有稳定工作,他就放心了。其实,小韦找工作不容易。多年前,小韦头部受伤,做了开颅手术。手术后,小韦记不清楚新近发生的事,容易丢三落四。早年,小韦的母亲带着他到超市做杂工,但他因病无法胜任岗位工作。老韦和爱人的退休金虽然可以维持一家人日常开销,但儿子没有工作始终是老人的一块心病,“担心他将来没有能力养活自己”。
社区群众的忧心事多种多样,而保障政策原则性强,如果只依赖政策解难题,少不了“等着办”。于是,长洲区金叶社区党委书记农欢努力开辟各种途径,让保障政策未能覆盖到的困难群众也有工作、能温饱。
小街小巷的保洁工作由城区负责,农欢为小韦争取梧松生活区清洁工一职。生活区业委会成员潘春鸿极力撮合这事。老潘说,老韦一家生活不容易,邻居应该相互体谅。小韦刚到岗那会儿,部分群众有意见,担心小区扫不干净。老韦争着一口气,带着儿子一起扫,扫一遍不行扫两遍,老老实实的态度“堵”住了闲言碎语。现在,父子俩成了邻里和谐的润滑剂。不少居民把生活垃圾整理好再扔,随地丢垃圾的情况也少了,大家用简单的方式帮小韦一把。小韦有了工作后,人健谈、爽朗了。
去年9月,一电商企业在梧松生活区开了一家线下门店。企业老板想招人,便找到农欢商量。农欢优先推荐生活区居民小石。小石有轻度肢残,达不到低保领取标准,珍惜每一个工作的机会。但老板有疑虑。农欢说,小石生活在小区,怎么会在家门口耍滑头偷懒?这一问让老板开了窍,小石也上岗了。如今,邻里乡亲都来帮衬,小店经营愈发红火。“凭自己能力赚钱生活,感到很开心。”小石说。
“你信任群众,群众就不会辜负你的信任。”农欢总这样说。现在,金叶社区从政府、社会等渠道收集岗位信息,让有特殊困难的群众就近就业,让群众服务他人、提升自己,社区环境便安定和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