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类摄影作品《赶早市》。
卢颖莹/文
从象棋镇富祝村走出来的80后小伙子马庆金,他拍摄作品以人文类摄影题材居多,拍摄地点以藤县本地为主,拍摄对象多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人和事。
参加摄影函授班自我提高
初中时代,走村串户的照相师傅点燃了马庆金的摄影兴趣。相机“咔嚓”“咔嚓”几下,那坐在门前纳凉的老人,甚至角落处打瞌睡的一只蜘蛛,顷刻之间便在相机画面里变得活灵活现起来。他惊喜于熟悉的一切在镜头中竟变得那么奇妙多彩,这让他久久不能忘怀。就这样,相机这个“神奇的东西”便深深地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于是,马庆金就积聚自己的过年红包,终于在初中毕业那年,买下了一部卡片照相机。课余时间,马庆金就捧着这部卡片机,学着照相师傅的样子,给同学们拍照,很快便成了学校里小有名气的“摄影师”。
刚开始的时候,马庆金一点儿也不懂摄影的技巧,“看说明书掌握了最基本的操作。”他回忆。2006年夏天,高中毕业的马庆金远赴广州影楼打工,一边打工挣钱,一边偷师学艺。为了快速提高摄影技术,他参加了摄影函授班学习,并购买了大量关于摄影的书籍、杂志,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地摸索。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他的摄影技术得到了快速提升。
“想得到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一部相对专业的相机固然必不可少,但还要有一定的拍摄技巧,还要有自己的艺术构思。”马庆金从一个爱好摄影的懵懂少年,到一个在影楼打工的年轻影师,再到一个对摄影创作有初步感悟的年轻摄影爱好者,在他看来,技巧可以通过学习慢慢积累,而构思,即用艺术的视觉来表现主题思想,这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用美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能在自然的环境中发现美,这就是他理解的摄影家眼力。
艺术类摄影作品《造影》。
创意类摄影作品《奔月》。
比构图拼创意
在2012年举办的第二届“金鹤奖”全国数码摄影大赛中,马庆金的《日光浴》从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摄影高手中“杀出重围”,一举拿下特别能体现摄影者创作功力的艺术创意类铜奖。谈到这幅获奖作品的创作体会时,马庆金回忆拍摄过程,一天傍晚,他在婆娑的绿树下,看见一只细小的蜘蛛在枝杈间吐丝织网,蛛丝多次断落,但小蜘蛛仍不知疲倦的努力着,终于,它悠然地把自己悬挂在了一片叶子上。“看到此情景,我马上用长焦镜头,把小蜘蛛融入暖暖的夕阳,表达‘不畏失败、顽强拼搏、走向辉煌’的主题。”对此,不少资深摄影人赞叹道:“摄影者的眼力无与伦比,对事物的观察细致入微独到。”
摄影作品《奔月》是马庆金于2013年拍摄的一幅满满诗情画意的作品。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向着夜空深处飞去,身后潇洒地留下两道银白色的轨迹,半轮月亮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相伴左右。作品拍摄完成后,马庆金看着那美轮美奂的画面,自己也不由得发出感叹:“飞机与月亮的‘美丽邂逅’,真是千年等一回。”这幅《奔月》先后获第十届广西摄影艺术展览创意类优秀奖、第四届金鹤杯全国数码摄影大赛创意类金奖。
生活场景拍出温度感
曾有人说过:“艺术家的地域文化心理素质,首先来自童年和少年时代,来自他的故乡、故园”。马庆金的摄影作品,随处可见他“故乡、故园”的深刻印记。他是一名从田野中走来的摄影爱好者。摄影作品《爹妈的爱》是马庆金在全国摄影大赛中的第一幅获奖,摄影作品《赶早市》则获得农业部举办的“辛勤耕耘为小康”农民摄影作品二等奖,它们拍摄的地点就是在家乡藤县河西北市场。摄影作品《全家福》在全国农民摄影大赛获得记录类优秀奖,记录的便是马庆金一家人在乡下老家春节大团聚的幸福时光。从那年开始,每年拍摄一张全家福,便成了马庆金摄影人生的“保留节目”。
马庆金拍摄作品以人文类摄影题材居多,拍摄地点以藤县本地为主,拍摄对象多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人和事。问及如何拍好人文作品时,他十分专业地说:“拍人文作品,要回归内心的视觉表达。影像要充满情怀、要有弹性、有温润度。”在他眼中,在拍摄过程摄影者要慢下脚步、低下头,用影像来展示人们在生活过程中最温馨的篇章、最美好的瞬间。拍孩子,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拍老人,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亲,你就得到好照片的回报。
马庆金获得第四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记录类铜奖的作品《旅途》,记录的场景就在火车上,那小女孩专注地盯着车窗玻璃里自己的身影,似乎要寻找什么,而女孩身后的母亲,似乎在看着女孩,平静地想着心事。马庆金能够捕捉到如此让人浮想联翩的画面,这与他对孩子深入细致而又独特的观察揣摩有着莫大关系。
记录类摄影作品《爹妈的好帮手》。
用镜头传递藤城之美
马庆金一边经营影楼生意,一边不断追求摄影艺术进步的脚步。摄影作品《俺爹俺娘的风采》在2010年11月荣获广西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右矿杯”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这幅作品的拍摄地点,便在藤县县城河堤上,那是卖菜的青年农妇在一边招呼着顾客时,一边给她年幼的孩子喂食,体现了“生活与爱”完美结合的美好瞬间。2015年7月,马庆金在第五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中一举创下了三幅作品入展的佳绩,《庄稼守护神》获艺术类银奖,《“海马”台风来临时的母子》获手机类铜奖,《造影》获艺术类优秀奖。
随着摄影创作技艺不断成熟,2014年马庆金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当年,马庆金获得中国摄影家协会邀请,前往北京参加第四届全国农民摄影研讨活动培训班。这是衡量一个摄影人创作成就的标志。马庆金说:“摄影艺术追求无止境,这辈子就做一个永远在路上的摄影人。”
确实是这样,马庆金在摄影路上继续奔跑。反映藤县高铁建设的《夕照工地》、体现政府部门对农民工关爱的《一路关怀》、 反映姐妹情深的《姐妹俩》、反映濛江陶艺的《窖火不熄》、反映温馨家庭的《光影漫步》等等,一幅幅优秀摄影作品先后产生,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众多的奖项、如潮的赞扬声接踵而来,马庆金并不骄傲自满,他依然保持着一个纯朴的农家子弟本色,利用更多的业余时间回乡下老家或附近农村,用镜头记录农村的变化,传递现代农村的生活气息。影友们向他请教摄影技巧,交流摄影心得,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拍摄技巧和经验。“从不在意被超越。”马庆金说,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希望能有更多热爱家乡的摄影人拍摄藤县,更多地用镜头发现藤县的美,发现生活的美,用镜头留住美。 (图片由马庆金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