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记者 梁燕如
近期,我市幼儿园陆续开展秋季学期招生工作。大多数家长争相将孩子送往公办幼儿园,不过,随着全市幼儿园整体办园质量稳步提升,民办幼儿园也日益得到社会认可。
公办园备受青睐
我市幼儿园启动秋季学期招生工作后,市区部分公办园相继贴出告示,公开招生名额、录取方式等。5月11日,家住河西的市民黄先生来到和平路一公办园为孙女报读小班。该幼儿园贴出秋季学期招生方案写明,小班招生100名,其中系统子女45名,面向社会公开排号抽签录取新生55名,男、女孩各占50%。黄先生说,为让孙女入读公办园,他参加了多家公办园的新生报名工作。
记者走访发现,仍有一部分家长选择报读公办园,公办园受青睐现象仍存在。业内人士指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市区幼儿园、托儿所多是公办性质,由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开办。当时,市民送子女去公办园读书不难,也形成习惯。后来,一些系统合并、企业改制后,其开办的幼儿园也随之关闭。公办园数量减少,学位变得紧张,民众“物以稀为贵”心理使得报读公办园的热度不减。
另一方面,公办园的办园历史较长,教学文化积淀深厚,有成熟的管理制度、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形成了教学品牌。而公办园收费水平相对较低,也是吸引工薪家庭的一大原因。
民办园质量提升
市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609家,其中公办园157家,具备办园资格的民办园452家。去年,全市在园幼儿126365人,其中公办园61276人、民办园65089人,超一半幼儿选择就读民办园。其实,家长选择幼儿园,与其说是看办园性质,不如说是选优质资源。而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的追求,也倒逼着民办园提升办园质量,适应市场需求。
集团化办园是民办园提升办园质量的有效渠道之一。2014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园试点工作。市六一幼儿园、市第二幼儿园、市交通幼儿园等14家办园实力较强的自治区级、市级示范幼儿园现作为龙头园,吸纳办园理念相近、办园方向一致的幼儿园作为加盟园,组建起14个各具特色的幼教集团。龙头园派出骨干教师到加盟园指导保育、教学、环境创设等工作,加盟园老师到龙头园跟岗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其中,市六一幼儿园牵头组建五彩阳光幼教集团。今年,步埠路一民办园成为五彩阳光幼教集团加盟园。近日,该民办园多名保教人员到六一幼儿园跟岗学习保育工作,六一幼儿园根据该民办园办园需求,提供实质帮助。同为五彩阳光幼教集团加盟园,长洲区龙门路一民办园在今年初评上市级示范幼儿园,报读该民办园的家长认为,能和公立幼儿园组建办学集团,办学质量不会差。
相关人士指出,借助示范园力量,幼教集团的加盟园不仅在办园业务上获得帮助提升,也在社会上得到认可。此外,一部分有多年办学经验的民办园,已经形成自身的办园特色,办学质量、生源都稳定。
幼教资源待拓展
现在,一部分民办园凭借相对灵活的招生机制、便利的办园地段、规范的办学条件等,越来越受家长欢迎。大塘市场附近一小区的民办园有十多年办园历史,是市级示范幼儿园,并参照公办园收费标准收费,小班学位也“一位难求”。其实,不论民办、公办,能规范办园、教好孩子就是好的幼儿园。近年来,市教育部门多措并举增加优质幼教资源,规范民办园办学行为,让幼儿入园有更多选择。
2014年至2016年,我市累计投入1.9亿元新(扩)建公办幼儿园,现有幼儿园数量较2013年增加200所,在园幼儿人数也较2013年增加15590人。为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水平,我市组织开展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教师培训,累计培训学前教育管理干部、园长、教师10000人次;鼓励、支持全市11所自治区示范幼儿园通过举办分园、合作办园等形式,带动提升保教质量,增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此外,我市采取结对帮扶、免费培训、配套奖补等方式,扶持符合一定条件的民办园改善办园环境,提升办园质量;举办市本级优秀民办园评选,落实专项奖励资金,以创建活动规范民办园的办园行为,提升办园质量等。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整体稳步提升,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偏少的现状依然存在。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目前,我市正制定完善新一期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其中加大公办园项目建设,发挥示范园龙头作用,辐射带动幼教水平整体提升等仍是我市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