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万立平) 随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陆续寄到考生手中,有的考生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庆幸,被自己中意的学校录取;另一方面烦恼,专业并非自己心仪的。考生如果对专业不满意,进入大学后有什么“挽救方法”?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些在校大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对分配专业不满意的大学新生提供一些经验。
通过转专业实现选专业
据悉,大部分高校把转专业作为一项常规工作。2017年2月4日,教育部修订通过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认可了转专业行为。
在各高校,转专业的情况也不一样,有的高校在政策上相对宽松。大一结束时,所有学生都可以申请转专业,有的高校则要求申请学生的加权分成绩在年级靠前,并且要参加笔试和面试。但各高校在转专业问题上,总的趋势是条件越来越宽松,转专业的比例越来越高。
孔祥兵就是一位通过转专业获得心仪专业的大学生。2015年高考,孔祥兵填报了广西大学新闻传播类专业,服从调剂。最终,他如愿被广西大学录取,却被调剂到动物医学专业。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动物医学之后,孔祥兵感觉自己还是比较喜欢新闻,因此他开始为转专业而努力。
据悉,在广西大学,根据转专业的相关规定,大一学年课程加权平均成绩专业排名前10%,且加权平均成绩在85.0分及以上,可以申请转专业。
孔祥兵提交了转专业申请后,开始了“两头跑”的学习生活,既要去上新闻专业的课,又要上动物医学的课。同学们劝他,“转专业很难,如果不成功就是浪费时间”。所幸,孔祥兵的付出有了回报,他通过努力和坚持顺利转入新闻专业。
攻读第二学位弥补遗憾
据悉,考虑到转专业的困难性,在大学里相当一部分同学,通过修第二学士学位来完成“心愿”。目前,对读第二学位,各高校的政策有所不同,有意向的大学新生可在开学后到学校详细了解。
梁文萱2014年高考那年也是因为专业调剂,被西南财经大学新闻专业录取。“学校的会计、金融、税务等专业比较好找工作”,为了给就业增加砝码,梁文萱大二时选修了校内的金融专业第二学位。
梁文萱告诉记者,第二学位的课程不像本专业课程那样安排合理,通常都是周末上课,如果接收到的知识比较多,就需要花一段时间来消化。而周一到周五又有原专业的课,与其他同学比起来,梁文萱的学习压力要大很多。
梁文萱还表示,由于学业压力大,她所在的第二学位选修班,最初教室里基本都是坐满的,但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去的人逐渐少了。到了最后,能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就更少了,因此有意向读第二专业的大学新生要做好学习压力大的心理准备。
因了解而爱上所学专业
“其实,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接受自己的所学的专业,甚至爱上所学专业。”今年从梧州学院哲学专业毕业的韦金铃告诉记者,她在填报志愿时,对专业并没有明显的个人喜好,入学后,通过对哲学专业的系统学习,她渐渐喜欢上了哲学,并于今年考上了研究生继续攻读哲学。
据了解,部分大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并没有固定喜好,只是填报了学校的热门专业,最后未能录取被调剂。入学前由于对专业很不满意,抱着强烈的愿望希望转专业,但就读一段时间后,就打消了转专业的念头。同时,与同学相处久了,彼此有了感情,也使得一些学生不愿意更换新环境。
此外,如果条件允许,选择读研究生或出国留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