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曾燕 通讯员 王海锋)当前,部分商家为回笼资金打折销售预付卡,预付式消费模式涉及美容美发、洗车、健身、餐饮、早教等行业,也成为消费投诉的“重灾区”。对此,市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要警惕预付式消费陷阱,发现问题及时维权。
今年2月初至4月中下旬,先后有879名消费者到大塘工商所投诉格林童话儿童摄影馆。经查,该摄影馆(个体工商户)因经营不善自行停业,消费者手中未消费的和未消费完的预付卡有980份,涉及金额43万多元。经过工商人员的协调处理,截至6月30日已成功调解718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6万多元,调解不成功156起,另有2起为重复投诉,3起为消费者与经营者双方自行和解。至此,这一起涉及近900名消费者的消费投诉受理和调解工作已经完结。今年7月下旬,位于西环路的奥斯力特健身中心突然关门停业,部分已办健身卡的消费者遭遇退款难,目前已有消费者向市工商部门反映,期待投诉能早日得到有效解决。
记者了解到,由于预付式消费优惠幅度大,容易吸引消费者,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付款后的消费者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参加预付式消费时,预存金额不宜过高,不要被商家的赠品和优惠所迷惑,一次性购买的金额也不宜过大。消费后,消费者除了索要小票外,也应与商家签订合同,将商家承诺的服务内容、规格、种类、价格、服务时间、违约责任等以书面形式详细列出;在选择付款方式时,应注意“订金”与“定金”的区别,注意保留合同、发票等相关资料,作为发生纠纷时的维权凭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