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水瓜套袋“穿新衣”产业富民“结硕果” ——探访岑溪市诚谏镇陀村村水瓜种植基地 2025年06月21日

本报记者 陈益铭 通讯员 梁铁 肖源燕

近日,岑溪市诚谏镇陀村村百亩水瓜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季。记者走进基地,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丰收图景映入眼帘,藤蔓间,碧绿饱满的水瓜垂挂成串,金黄的花朵点缀其间。

工人们穿梭在瓜架下,熟练地采摘、搬运、装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传统的水瓜种植方式不同,这里的每根水瓜在个头仅有拇指大小的时候,便被套上了透明的“外衣”。“我们应用的是套袋栽培技术。套袋能减少病虫害,农药使用少了,瓜形匀称、表皮光滑,汁多甜脆的口感更受市场青睐。”基地负责人李天成一边查看水瓜的长势,一边向记者介绍道。

套袋技术不仅提升了水瓜的颜值与口感,还实现了产量的稳定增加。目前,基地水瓜日产量超过5000公斤,以批发价每公斤4元的价格销往广东等地,采摘期从5月持续至11月,长达半年的“增收周期”让基地效益可观。

在基地,村民们也享受到发展红利。“土地流转拿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卖竹增收得现金,‘三金’让村民腰包鼓起来。”陀村村党总支书记石伟武说。基地采用“公司+村合作社+农户”模式运作,自今年2月起,村里50余名脱贫户、低保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参与育苗、套袋、采摘等工作。村民欧旭林开心地说:“现在我和村里其他村民天天在基地工作,每天都能挣90多元,年底还有土地流转的分红,能多挣好几万元。”

在诚谏镇,越来越多的“土字号”产品变身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招牌”。该镇以“特色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统筹推进韭菜花、水瓜、紫薯等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7.9万亩。

近年来,岑溪市聚焦乡村振兴,把蔬菜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一方面,严格且全面落实产业扶持政策,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供深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等“菜篮子”项目,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截至目前,该市蔬菜种植面积超34万亩,年产量超7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