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报讯(记者 黄金铭 通讯员 卢禹成)1月16日凌晨,长洲水利枢纽加大出库流量,船闸重新恢复通航,这是长洲水利枢纽通航协调领导小组为让更多的滞航船舶船主回家过年,根据库区蓄水量实施的又一次间歇性运行。
进入2012年以来,受干旱天气的影响,长洲水利枢纽日均入库流量持续减少,滞航船舶与日俱增,最多时达到960多艘。按照目前的滞航情况以及长洲船闸实行的间歇性运行方式,已无法在春节前有效疏导滞留船舶。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尽快疏导滞留船舶,经研究,长洲水利枢纽通航协调领导小组决定实行按船舶吃水深度分阶段过闸措施。1月16日上午起,按出库流量在1600~1800立方米每秒连续放水,船闸按报到顺序,放行吃水深度在2.5~2.8米之间的船舶过闸。当坝上水位降至19米时,按出库流量不小于1200立方米每秒连续放水,船闸按报到顺序,放行吃水深度小于2.5米的船舶过闸。当坝上水位降至18.6米时,船闸停航蓄水。在实行分阶段过闸措施期间,暂不安排易燃易爆化学品船舶过闸。截至1月16日11时,长洲水利枢纽坝上滞航船舶161艘,坝下631艘。
通航协调领导小组提醒船主,船舶过闸调度遵循“按排号,看吃水”原则,严格按报到顺序,放行配载吃水深度不超过航道实际水深的船舶过闸。过闸船舶必须服从调度,严禁擅自进入引航道内靠泊及抢闸闯闸等违规行为,对于故意扰乱通航秩序的船舶,将立即取消过闸资格,在通航应急期间不再安排过闸,并由相关部门依法从严查处。在实行分阶段过闸措施期间,长洲水利枢纽坝上至桂平河段可能出现低于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情况,航道实际水深相应减少,请有关船舶谨慎驾驶,以策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