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梁燕如)近年来,市内的超市、服装店、餐厅……纷纷推出会员卡消费制度,让持卡消费的会员独享从价格到兑换礼品的优惠。市民在享受会员卡带来的“尊荣”时渐渐感到,“消费被会员卡‘捆绑’了。”对此,梧州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市民持会员卡消费要理性,理性看待商家的促销活动,按需消费。
近日,家住新兴一路的市民高小姐发现,我市某知名连锁西饼店消费满25元即可免费办理会员卡活动。顾客拥有会员卡后,会员持卡消费就可享受商品售价九折优惠。于是,高小姐当即消费满25元,办理了一张会员卡。此后,高小姐每次想买面包,都马上想起自己的会员卡并到该连锁饼店消费,“感觉消费被会员卡‘捆绑’了。”
像高小姐一样,感觉消费购物被会员卡“绑架”的市民不在少数。走访中,记者发现,越来越多市民的口袋里都存有数张各式各样的会员卡,衣、食、住、行样样齐全,外出消费购物时,市民大都优先选择到持有会员卡的场所。
各类商家也尽力让市民感觉到会员卡“看得见”的实惠。在大型连锁的药店、超市,市民清楚地从商品价签上看到“会员价”的价格优势。在餐厅、城市便捷酒店等场所,服务人员会温馨提示,持会员卡消费可享受到一定的折扣优惠。很多市民对此承认,有时持会员卡消费,“省了钱,也省了心。”
但是,一到节假日,商家都会借助会员卡的消费效应,推出会员独享的优惠促销活动。在各类优惠促销活动中,受“折上折”的会员价吸引,持有会员卡的市民都会购买“折上折”的优惠商品。但是,在商品购买回家后,市民发现,买回来的商品家里并不缺。更有市民在“价比三家”后,发现自己购买的商品并没有得到真实惠。
针对上述现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商家推出会员卡消费制度,以会员价商品吸引市民尽可能多地光顾卖场,增加消费者购买其他产品的几率。同时,商家利用会员卡固定了消费群体。
对此,市消协提醒,市民持会员卡消费要理性,理性看待商家常态化的促销行为,按需购买。同时,市民要了解清楚会员卡的优惠模式,当持卡消费后,发现购物与商家承诺返还的折扣优惠不一致时,市民可凭购物凭证和相关证据进行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