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曾燕)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拜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登门作揖到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再到微博、微信“晒”祝福……记者发现,龙年春节,微信拜年、微博拜年已成为一种潮流,悄然改变着人们传统的过年方式。
2012年春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就是“织围脖”。“元旦时我就用微博发出祝福,效果不错,春节我也是这么做的。只需要发一条,然后再把亲朋好友都@上,多方便,还能上传图片,把短信费也省了。”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张晓屏认为,微博最大的好处体现在传播方面,一条祝福微博可以@自己的所有好友,再通过大家的评论转发将这种祝福热闹化,整个网络都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除此之外,梧州许多政府部门也加入了此行列。梧州公安部门便在春节期间发布了微博拜年,并祝“脖友”龙年平平安安,合家安康。
微信出现在2011年初,它能够把声音、文字、表情、图片全部融合在一起,让人们有了更多元化的沟通方式。春节期间,很多人利用微信拜年,用声音来传达对亲朋好友新年的祝福。现在很多人都会建立一个微信群,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热热闹闹的过新年,非常有过年的氛围。这是一种更加诚恳,更加亲切的方式。目前,多数年轻人对这种方式很感兴趣。
此外,现在越来越多虚拟礼物在网上流行,很多网站都推出了网络拜年服务,提供一些虚拟礼品,比如糖葫芦、蛋糕、戒指等,只要在礼物中心选择一份礼物,输入好友姓名,再写上自己的祝福语,点击“赠送”,就能将祝福送出。在梧州学院的学生刘念熙表示,很多时候礼品只是一种心意,电子礼品既送出了快乐,也没有为难自己,这种礼尚“网”来颇受学生一族推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