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少服务项目每逢到了春节就涨价的事情,笔者联想到自己的剪发遭遇。那天笔者到发廊一问,服务员要价二十元。那墙上的标价不是十五元吗?老板娘柳眉一竖,“你不知道现在是春节期间吗?春节要收春节价”。“可是现在已是初十一了,各行各业都正常上班了呀”,“那春运过了吗?春运为何还要多收钱?”“可你们和春运有必然联系吗?”老板娘显得有些不爽说道,要不你到另一家问去。
“春节价”,不用解释我也懂,可是存在即合理吗?
让人产生一点阿Q精神,达成一些心理安慰的是,不少人都在“享受”:从各类车费的上涨,到酒店住宿费的高升,还有饮食服务费的提高等等。就我市而言,还多出一项——载客不打表的出租车司机随意开出“春节价”。如此看来,“春节价”可谓是自上而下,有大有小,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但是服务质量没有提高,甚至有些项目的服务质量还在下降,凭什么还要多收费?
多年“春节价”的存在,让消费者趋于见怪不怪的状态。不少消费者即使觉得价格离谱,但春节期间,大多不愿意与商家斗气,为了节庆心情只能忍气吞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消费者这种心态可以理解,可是价格监督、运输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却不应麻木不仁。因为,消费者的“见怪不怪”与管理部门的“麻木不仁”,成为“春节价”滋生的温床。
话说回来,在春节期间仍然坚持岗位的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也很辛苦。将心比心,谁不愿意春节期间回家休息,与家人团聚一番?所以无论从商家的用工成本方面考虑,还是从服务人员坚守岗位的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笔者以为有些服务项目的确也可以执行“春节价”,只是哪些该收,收多少,收的时间段如何设置等问题都要有关部门进行把关,给予指导,而不该听之任之。
唯有这样,市民有春节期间消费时才不至于“步步惊心”,而商家的诚信经营也必将获得更多的客源,皆大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