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陈素雅) 出于对田园生活的期盼,不少市民纷纷在家中阳台、天台等地开辟了小小的花圃菜园。但是由于对植物种子和属性的不熟悉,不少市民在地摊上购买种子时很容易受骗,要么是种子货不对板,要么是“三无”产品。
元旦期间,市民陈先生在新兴市场看到了一名男子摆摊兜售蘑菇种子,还摆出了一大堆菌子丰收的照片。该男子表示,这个菌种的最优之处在于无需土壤消毒、不用捆扎菌包,直接泼洒在普通土壤中就可以种植。
陈先生有些心动,考虑到菌种繁殖可以劳动身心又可以享受收获,他买了两包种子回去。没想到他按照外包装上面说的去做,足足等了一个多月,也不见菌种冒出。一个月之后,当陈先生拿着种子的外包装袋寻遍梧州的各个市场时,却再也找不到该男子。市场内销售蘑菇等菌子的摊主告诉他:“从来没听说过养菌子能像种菜一样洒在土里就行,菌子只有用菌包才能发出来。”
无独有偶,市民蔡先生也在网上购买到了假冒伪劣的观赏名花种子,辛辛苦苦栽种、施肥一段时间后,才发现长出的居然是野花,和店主当初承诺提供的观赏名花大相径庭。蔡先生最后只是将花种铲除了事。
在陈先生提供的种子外包装袋上记者看到,上面既没有生产厂家、产品批号,也没有地址,只有一个本地的手机号码。记者拨打该号码,却是无人接听或是忙音。为此,记者向农业部门12316服务热线咨询,工作人员表示:“购买种子时,要看清商标名称和外包装,看清种子审定编号;购买种子要保留好原始发票,发现问题可以拨打12316热线电话,应该向当地农业执法部门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