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综合新闻>>正文
         高级搜索
务工人员进城提防街头黑中介“高薪急聘”

http://www.wzljl.cn    2012-02-12 12:08    作者:罗丽思    来源:西江都市报

 西江都市报讯 (记者 罗丽思) 元宵节过后,大批务工人员陆续进城务工,掀起新一轮“招工潮”,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民工找工作心切,或缺乏社会经验,乘机行骗。

 市劳动监察部门提醒,节后求职应谨防“黑中介”及不法分子设下的求职“陷阱”,以免出现被欠薪。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一些用人单位除到人力资源市场发布招聘信息外,还以在街头、车站等设立招工点,或上街派发传单的方式,吸引求职者的注意。面对五花八门的招工信息,务工人员在找工作中需要警惕哪些陷阱?

 据市劳动监察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务工人员遭遇的骗术主要有三类,一是“皮包公司”诈骗,即中介公司以推荐工作为名,向求职者收取报名费、介绍费,然后由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假装招聘工人,收取体检费、服装费、培训费、押金等费用,最后编造各种理由拒绝安排上岗或中途辞退;

 二是街头路边诈骗,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虚假单位的招牌,在热闹的地段设点,贴出有丰厚待遇的招聘启事,在骗得求职者交纳的报名费后即携款逃跑;

 三是“高薪急聘”诈骗,一些劳务中介挂出条件诱人的招聘启事吸引求职人员,但当求职人员交纳一定的服务费后,中介人员便称所招聘的职位已录满,并承诺尽快联系合适的单位,让应聘者留下联系方式,但实际上,这些中介公司不会兑现承诺。

 记者从市劳动监察部门了解到,在以往所接到的投诉中,大部分骗局是利用务工人员急于找工作的心态,从中浑水摸鱼。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务工人员,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更易陷入招工“陷阱”。

 因此,找工作最好到正规的职业介绍机构,若到民办的职业介绍所求职,应查验“三证”(职业介绍许可证、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收费许可证)。“同时,求职者应主动了解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警惕。”该负责人提醒,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报名费、培训费等,都属违法行为,求职者遇到此类情况,要坚持拒交,并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此外,如今一些新生代务工人员由于换工较频繁,为避免约束而轻视了合同的重要性。“没有劳动合同或协议进行规范,若日后出现拖欠工资或其他侵权行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将难以维护。”因此,该负责人提醒,求职者应聘成功后要及时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合同中必须明确劳动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以及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内容,同时要注意妥善保存好自己的身份证、劳动合同、上岗证、工资结算单及出工考勤表等相关证件和工作证据。

 若务工人员发现“黑中介”或遭遇求职骗局,可拨打“12333”劳动保障咨询热线或0774———6029178进行投诉举报。

编辑:周文懿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by10658714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综合新闻
·第二届骑楼城文化旅游节11月2日启动
·风筝大赛11月2日举行 单位或家庭可报名
·中秋节假期市区交通拥堵多因乱停车
·中秋假期景区显冷清 市民大多选择在家中过
·中秋节假期最后一日出现明显客流高峰
·中秋夜市民在河东防洪堤放孔明灯险烧电线
·中秋假期“节俭风”吹冷土特产市场
图片新闻
旅客返程高峰
白云路塌方占道半月没人清理
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街
“秋老虎”发威
冲上云霄
建设中的南广高铁
节日里 郊游去
中秋赏月
彩云追月
张罗晚宴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