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访市内多家家政服务公司了解到,我市家政服务业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但是由于目前大部分家政服务公司的实力和规模比较小,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行业无序竞争等问题比较严重,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家政服务行业亟待规范管理。
“现在想找个保姆十分困难。”家住新兴三路兴隆家苑的郑燕说。春节前她生了个宝宝,家里人都很开心,但找月嫂却成了难题。“找了一个多月,就算是出再高的价格,也难找到合适的月嫂。”郑燕无奈地说。
随着城市家庭结构的迅速改变,越来越多家庭需要保洁、照料老人、管教孩子等家政服务,还有一些家庭需要一些特殊的家政服务,如中高级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病人老人陪护等,但由于市场鱼龙混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人们在选择家政服务人员时往往顾虑重重、举棋不定,而家政服务公司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记者从蝶山区一家政保洁服务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好不容易招到一个服务水平、个人素质都不错的好保姆,但是没干多久就被同行以高薪挖走。人员如此流动,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最终还抬高了保姆身价。
另一方面,在人们的就业观念中,对家政服务行业仍存在着偏见。在3月7日的妇女创业就业专场招聘会上,33岁的谢蓉花向记者坦言,不愿意做家政服务类的工作,因为“伺候人,还得低人一等,说出去丢面子”。她说,宁愿无事干或到工地打小工,也不愿意干家政。
据了解,现时的家政服务人员主要是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妇女等,文化素质相对偏低,而且有相当部分未接受过任何岗前培训。而且,由于市场对持证上岗要求不够严格,持证上岗和无证上岗获取相同的报酬,造成家政服务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许多家政服务公司的经营不规范,实际上只是职业介绍,而缺乏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从整个行业来说,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业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服务质量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主的责任、义务不够明确,各自的权益保障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针对家政服务业的现状,业内人士建议,我市应建立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加强对家政服务公司和服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打造品牌服务。
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建议,各相关部门应引导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下岗女工、农村妇女改变就业观念,鼓励参与家政服务实现就业。对社区下岗女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行详细调查摸底,掌握她们的务工需求,及时向家政服务公司反馈信息,建立健全家政服务行业人员信息库,对家政服务市场的供需信息要进行及时宣传,使雇主和求职者都能及时掌握有效信息,实行双向选择。
该负责人还指出,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行业管理和扶持力度,对家政服务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加大整治力度,依法取缔“黑中介”,更好地维护家政服务公司的合法权益。应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引导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和鉴定考核,鼓励家庭选择持有家庭服务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从业人员。同时,要进行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家庭礼仪、操作规则等一系列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业务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家政人员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家政服务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