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自有千般苦,唯有行医难。对不少农户来说,村里的家畜家禽就是一年的奔头,要是万一有个闪失,农户们不仅会失望,更会失收。”这是长洲区倒水镇古城村的老兽医钟炳华十年前卸任时,对陈海坚说的一番话,时至今日,陈海坚依然印象深刻。
长年累月走村入户,给家禽家畜打针,成为了陈海坚的家常便饭。
熟门熟路的“家庭医生”
每年春季,梧州市都会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给禽畜免费接种疫苗。3月11日上午,记者跟随者陈海坚,体验着乡村兽医的那一份责任与坚守。清晨6时,在长洲区倒水镇古城村庙底组,50多岁的兽医陈海坚挎上近10公斤的蓝色药箱,顶着蒙蒙春雨,敲响了村民的家门,开始逐家逐户为家禽家畜出诊。
“为什么要这么早打疫苗?”面对记者的疑问,陈海坚解释:“一是村民习惯一早离家门干农活,二是农村鸡鸭散养较多,主人出门,鸡鸭也跟着出门觅食玩耍。要打疫苗,得趁人和鸡鸭都在家。”
在村民岑焕培家中,陈海坚麻利地从药箱中拿出一支连续注射枪,然后熟练地配针头、配预防禽流感的疫苗、消毒、为每只鸡打入0.25毫升药剂。最后,在主人家的配合下,只用一支针头和两分钟时间,8只鸡全部免疫完毕。
接着,陈海坚又到庙底组其他农户家中,一边工作一边向记者介绍打针的技巧:鸡打胸脯、鸭打脖子、猪打耳朵……打完后,他还叮嘱农户,如果天气转暖,记得在鸡饲料和猪饲料中添加鱼腥草、大青叶、板蓝根等中药,为动物做好保健工作。
是兽医更是“保姆”
出诊中,陈海坚为庙底组农户韦金光家的一窝小猪苗接种猪瘟疫苗的过程,令人大开眼界。
陈海坚在猪圈前站了两分钟,便开始轻声向猪苗们唠叨道:“乖,我给你们打疫苗来了。”小猪们先是缩到墙角,竖起耳朵听了一会,似乎发觉陈海坚的声音比较和善,就大起胆子凑了过来。
接着,陈海坚拿起注射器,跨进猪栏,左手摸住一只小猪的头,右手拿着注射器往猪耳朵上一扎,左手再拿粉笔往猪身上一划,做个已免疫的标志,小猪还没反应过来,免疫工作已经完成。
一窝12只小猪崽,3分钟免疫完毕。记者大感惊奇,发出疑问:“打针不需要‘保定’的吗?”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保定”是一个专有名词,意思是把禽畜固定住,方便打针。
陈海坚笑着回答:“动物有灵性,你只要和它们沟通,解除它们的戒心,它们就会乖乖地让你打针,有经验的兽医不需要‘保定’。”
韦金光告诉记者,十年来,陈海坚的脚印已踩遍了这里的每一户门槛,是行走在田间的畜禽“保姆”。
平凡工作千斤担
到了上午10时左右,陈海坚已经为古城村庙底组十多户村民一百多只家畜家禽免疫完毕。按照辖区内免疫密度要达100%的要求,未来一段时间,陈海坚还将为古城组其他7个村民小组的家禽家畜接种疫苗。
“倒水镇18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兽医负责免疫工作,有的行政村多达20多个村民小组,工作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陈海坚说。
梧州市水产畜牧局提供的资料显示,陈海坚只是我市998名兽医队伍中普通的一员。兽医们长年累月走村入户,打针,赶路;赶路,打针……不仅辖区范围内的每一个符合免疫条件的禽畜活体免疫密度要达100%,还要随时随地解决养殖户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他们的工作与轰轰烈烈无缘,干的是不起眼的活,肩挑的却是千斤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