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陈素雅 实习生 邓麦茵)昨日春分,阳光普照,梧州市选派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暨新一轮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在市委联合办公大楼大厅启动。120名干部今起将以“头顶草帽,脚踏自行车,手提电筒”的形象进入梧州市179个贫困村,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并计划以两年时间带领当地群众建设新农村工作。
骑车挺进贫困村
平日肃穆的市委联合办公大楼的一楼大厅,摆放着46辆别着大红花的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有新有旧,但它们的主人都是即将进入我市贫困村担任专职建设指导工作和贫困村第一书记的机关干部。启动仪式上,他们每个人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工作包“礼物”—一个手电筒,一顶草帽,一个笔记本,一套雨具。因为在接下来的两年,这些市直机关干部将全脱产进入贫困村,骑着自行车带领当地群众促进当地发展。
“十二五”期间,梧州市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还有56.8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总数21.65%;全市共有179个贫困村,分布在54个乡镇。因此,组织一批有经验的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以帮助后进村转化为重点,集中解决村里影响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
据悉,在过去5年里,梧州市共选派了9295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实现了对826个行政村的全覆盖。这些指导员共引进项目1719个,资金5.87亿元,争取各项捐款2100万元,引导发展产业带动农户3.1万户,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去年,蒙山县和万秀区2个工作队获“2011年度梧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先进工作队”、梧州市发改委等26个单位获市先进后盾单位,邓炫等57名同志获市优秀指导员称号。
已为扶贫工作做好准备
启动仪式过后,记者随机咨询了几位机关干部,不少人表示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已经为即将到来的扶贫工作做好准备。
来自梧州市市政管理局的陈秀荣表示:“我们单位一共有两人去岑溪当指导员,都已经和单位办好了脱产手续的交接。接下来的两年,我们都会在当地,利用市直机关工作的经验,指导村民的脱贫工作。”
另一位“新书记”表示,“为了节省时间,单位甚至已经帮我们把被子、蚊帐等生活用品准备好了。我打算明天就出发,尽快熟悉当地情况。”
据悉,今年选派的贫困村第一书记,一派两年,进村任职期间全脱产工作,工资福利由原单位照发。早在3月15日,市委组织部已经举办专题培训班,对2012年市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行履职能力和业务素质的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