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问政 专题 论坛 汽车 楼市 家装 理财 饮食 旅游 ENGLISH
 
您的位置:梧州零距离网>> 综合新闻>>正文
         高级搜索
“爱心午餐”情暖边远学子

http://www.wzljl.cn    2012-03-26 08:52    作者:    来源:西江都市报

    白粥泡面权当午餐

    一份热腾腾的“营养午餐”成为边远乡村学校学生的热盼

    记者 孔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学生的营养午餐成为热门话题。不久前,我市正式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贫困学生营养改善试点工作。为了更近距离地了解农村学校学生的膳食状况,3月23日,本报记者带上一批爱心鸡蛋,探访位于旺甫镇大盈村的大盈中心小学,与学校老师一起为孩子们做了一顿午餐。

 
记者孔妮与大盈中心校的老师们一道为在学校就餐的同学们准备午餐。 蒙绍松/摄
 
 
 
同学们自觉地排队领取自己的午餐。蒙绍松/摄
 

    学生午餐要自带大米

    23日上午9时45分,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采访车终于来到了坐落于旺甫镇大盈村的梧州市大盈中心小学。

    大家一下车,就走进了学校的食堂。大盈中心小学的食堂约有100平方米,包括煮食的厨房、学生就餐的餐室。厨房里有一个可同时放六个大锅的大灶台,上面有两口大锅,正用柴火烧着热水。灶台旁边堆着一堆已经砍好的木柴,准备用作添火之用。厨房的壁柜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个个饭盒,那都是在学校吃午餐的学生的。

    校长覃伟铭告诉记者,大盈中心小学目前有320多名学生,其中有120人因家离校较远、家庭困难、父母外出打工等原因而需要留校吃午餐。

    据悉,这个食堂是爱心人士捐资建设的。4年前,这里仅是一个20来平方米的矮瓦房,是教师的厨房。而当时学生都是从家里自带午餐。冬天,冷冰冰的,夏天,又容易变馊。老师们非常体谅学生的难处,把教师厨房挪出来给一部分学生热饭或煮东西吃,有的在自己煮食的时候多做一点给学生,但是简陋的厨房也只能解决几个学生的午餐。

    2008年,有爱心人士来到大盈中心小学,看到6个学生挤在这个简陋的小厨房里吃午餐的情景,在了解了相关的情况后,为该校捐资建起了这座食堂。有了新食堂后,学生每月初自带2.5公斤大米,由学校统一蒸煮成米粥后分发给学生。“现在学生冬天能喝上热粥,夏天也不用吃闷出味道的午餐了。”覃伟铭说,虽然建起了食堂,但学生午餐的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教师抽时间帮厨

    由于在学校进食午餐的学生比较多,厨房的阿姨从早上8时半就要开始忙起来,劈柴,起火、烧开水、洗米下锅、添火。10时20分,两个大锅的水已经烧开了,阿姨用电子秤称好12.5公斤大米,开始洗米下锅。

    “煮学生午餐所用的木柴都是学校购买的吗?”记者在一旁边用火钳帮忙添柴火,一边询问。覃校长解释说,由于学校的经费有限,木柴大部分都是学生家长帮忙解决的。开学时,学生家长就会带一些木柴过来,不够的部分学校再想办法解决。

    在厨房里,记者发现,除了一个阿姨会固定在厨房里忙活,常常会有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段进出厨房,劈柴、添柴火、烧水。对此,记者觉得纳闷。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学校里的老师。

    正在帮忙洗米下锅的六年级老师梁日安告诉记者,学校厨房里一直人手紧缺,所以在未到他上课的时间,备好课后便和其他老师一起到厨房里帮忙。

    据覃校长介绍,目前学校食堂只雇了一位阿姨,月工资是400元。由于学校的经费有限,这400元钱工资还是家长和学校一起负担的。一个人负责120人的午饭,工作量非常大,常常忙不过来,只能让老师抽出时间来帮忙。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大盈中心小学有教师16人,学生320人,教师的教学任务本来就非常繁重,但教师平时都会主动挤出时间到厨房帮忙,一同把学生的午餐做好。

    白粥泡面权当午餐

    10时45分,记者和覃校长一起把本报送来的爱心鸡蛋洗干净,放进一只锅里蒸煮。而这个时候,旁边两个锅的米粥也烧开了,记者学着老师李北振的样子掀起锅盖,用一只大勺子舀了几下,再盖起锅盖。据李老师介绍,这样不时舀几下米粥,煮出来的粥才不会粘锅底。

    “为什么不做米饭而煮米粥呢,学生吃米饭不是更能填饱肚子吗?”记者看着锅里正呼噜冒泡的米粥,不禁提出疑问。

    “学生每月初自带大米由学校统一蒸煮,但菜还是由学生自行解决的。”覃校长解释说,考虑到学生一般自带的菜都是咸菜,适合煮米粥,做米饭的话就难下咽。而学生在吃完分给自己的米粥后,还想吃,都可以再添,直到吃饱为止。

    问及学校方面为什么不一起给学生做菜,覃校长颇为无奈地说,那样厨房至少要请3个人以上,而目前学校根本没有办法担负这部分的开支。

    11时20分,米粥已经烧开了,鸡蛋也已经蒸熟了。阿姨把热腾腾的米粥舀在大碗盆里,记者也从锅里将鸡蛋一个个的拿起放在盆里,做好为学生开午餐的准备。

    11时40分,“叮铃铃……”随着下课铃响起,留校吃午餐的学生习惯地来到食堂拿起自己的饭盒,排起长队等候午餐。

    “咦?今天午餐有鸡蛋吃,真是太好了!”……记者在帮忙分发米粥和鸡蛋的时候,听到学生雀跃的话语,内心也感觉到非常高兴。而排在后面的学生还掂起脚跟往前看,眼里充满了期待。

    在餐室内,学生们一边吃着鸡蛋,一边大口喝着米粥。该校的老师告诉记者,大盈中心小学是一所边远乡村学校,留校吃午餐的学生,多为家住学校远的学生,或是留守学生。有的学生从家里步行到校就要接近2个小时,每天早上5时多就要起床回校,家庭困难且住得较远的学生有时候连早饭都省了。

    记者走进餐室,在其中一张桌旁坐下,与学生聊聊天。家住塘冲小组的五年级学生李鑑明正好就坐在记者旁边。

    在和李鑑明的聊天中得知,他上学要翻过一个山头,步行到学校差不多要一个小时。学校没建食堂的时候,他中午吃的是从家里带来隔夜的冷饭菜。问他现在中午为什么不带菜来,李鑑明说,他早上6时多就要出门,父母也要忙农活,没时间准备,现在能在学校食堂里吃上一碗热粥就已经很不错了。最后,李鑑明还是轻轻的说了句:“中午如果有热腾腾的米饭,香喷喷的菜,那当然就更好了”。

    一个叫陈婉雯的六年级学生并没有吃米粥,只见她拿着一碗杯装泡面装了热水,等着面泡好了才吃,天天中午都如此。记者问她天天中午吃泡面不生厌吗,腼腆的她坦言,午餐吃泡面方便,并且已经习惯了。

    在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中,记者发现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算得上是留守儿童。与其中一位小女孩的交谈,让记者印象颇为深刻。

    “你的午餐都在学校解决吗”

    “嗯,是的。”

    “是因为住得远吗?”

    “不是,我爸妈都在外面工作,常年管不上我。”说到这里,小女孩似乎不再愿意继续接下来的话题,眼睛里似乎有泪花在闪动,记者也只好放弃采访。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照顾,很多都是早上没有吃早餐就直接回到学校,而午餐就在学校食堂简单解决。

     迫切希望试点尽快铺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旺甫镇除了大盈中心小学外,还有老义、山心等乡村学校,也有中午在学校就餐的学生。这些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非常迫切地希望能够改善午餐的条件,“营养午餐'成为他们热切的期盼。

    旺甫镇中心校的校长李小武表示,让人欣喜的是,梧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贫困学生营养改善试点工作于今年正式启动,“营养午餐”可以保证孩子们每天都能吃上肉类和其他蔬菜。孩子午饭吃得饱,下午上课精神劲头足,学习不容易分心,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利。虽然第一步属于推广实施阶段,但待条件成熟后将会对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学生实施,并逐步扩大到非寄宿制学校。届时,像大盈中心小学的乡村小学也将得到惠及,学生的午餐伙食能够得到大为改善。因此希望试点工作能够尽快铺开,让乡村小学的学生能够吃上“营养午餐”。

编辑:黄东莹    

《梧州快报》本地新闻早知道  梧州第一手机新闻资讯平台
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by10658714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留言内容:
综合新闻
·第二届骑楼城文化旅游节11月2日启动
·风筝大赛11月2日举行 单位或家庭可报名
·中秋节假期市区交通拥堵多因乱停车
·中秋假期景区显冷清 市民大多选择在家中过
·中秋节假期最后一日出现明显客流高峰
·中秋夜市民在河东防洪堤放孔明灯险烧电线
·中秋假期“节俭风”吹冷土特产市场
图片新闻
旅客返程高峰
白云路塌方占道半月没人清理
梧州老字号特色小吃街
“秋老虎”发威
冲上云霄
建设中的南广高铁
节日里 郊游去
中秋赏月
彩云追月
张罗晚宴
版权所有: 梧州日报社  
桂ICP备08001990号 | 零距离广告价目 | 网站建设价目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