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传递的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还有对生命的思考,“惜生命身心安”更让人懂得生命的珍贵
人间四月天,一年清明时。
在扫墓祭奠之际,人们总是充满着对已逝的生命哀思和怀念,在缅怀与追思之中,让那些已经过发酵的情感继续深埋下去。清明节庄重而严肃的仪式背后,也会勾起人们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和思考。并且还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对生命敬重的意识在传递,它是生者对逝者情绪的延伸,透过这个特别的节日,在追思中敬畏生命,懂得感恩,推己及人,珍惜生命。
沉思:缅怀故人懂珍惜
这几天扫墓,在我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小钰一家人,在去年新逝的大哥的墓前静默了许久。这个清明,让小钰对生命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生命庄严但却脆弱,在你我身边,有一些人就这么离我们远去,他们的逝去,给身边的亲友带来难以磨灭的伤痛。
至今,小钰仍很难接受,相处相伴了20多年的大哥,说走就走了。她对大哥的记忆,还凝结在此前几兄妹相聚时,一起说说笑笑的那一刻。小钰的大哥在去年患急病去世,离去的时候只有20多岁,感情深厚的亲人突然离去,至今仍旧让她感到十分悲痛:“大哥的离去,太突然了,他走后好长一段时间,我依然觉得很不真实,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不在就不在了呢?”言语间她就哽咽了:“每个生命都只有一次,人的生命有时候真的很脆弱。”
清明这几天,与家人一起扫墓踏青的建材店营业员林萍(化名),常常会想起自己一位去年突然离世的高中同学。她想通过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哀思,却没有更好的渠道,“只能在心里缅怀一番”。
林萍说:“我们是高中时的好友,可是有快两年没联络了,一心盼着在同学聚会能见上一面叙叙旧,结果得到的却是他离世的坏消息。”想到与自己一般年纪的同学,早早地离开人世,让她深深地感到生命的宝贵与稍纵即逝:“很多时候,自认为与亲人还有很长的相处时间,与朋友还会有很多见面的机会,可是挚友的突然离世,让我发现,这些相处时间与见面机会,是很宝贵的,因为人生无常,很可能在下一刻,你以为还会再见到的人,就再也见不到了。”
恋生:反思生命更可贵
生命的稍纵即逝,让人们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而这种感受,在以祭祀、怀念故人为主题的清明节当中,也慢慢延伸沉淀。这个节日,不仅寄托了人们对逝者的缅怀,同样也沉淀着人们对生命的反思。
“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梧州美术家协会主席李秀维的眼中,清明节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记忆。“清明节有好几重意义,其中关于生命是主要意义之一。”
李秀维说,缅怀先人,追思已逝生命是清明节的核心内涵,在这个集中体现生命精神、最富有生命意识的传统节日里,亲情情结、敬祖意识、感恩心理、天人观念,都可以得到充分张扬。在另一个层面,清明节的节日精神还在于“将生死并置”,不仅仅是缅怀故人,纪念感恩,还应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尊重珍爱生命,从而让生命显现它不可侵犯的价值与意义。“在清明节中缅怀逝者,是生者对逝者、此岸对彼岸一种思念情绪的延伸,人们在这种生与死的连接、沟通之中,开始冷静、理性地思考生死,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廖开伟认为,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们在祭拜逝者,追思先人的过程中,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对生命产生敬重的感情,并善待珍惜生命,是人们面对亲友的离去,自我心理调适,走出悲伤的一种表现。此外,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时间节点正在万物复苏之时,也包含了人们对美好愉悦生活的向往以及亲近、回归自然的情怀。
惜缘:慎终追远聚亲情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慎终追远,凝聚亲情”,正是这种由人们追思逝者以及清明节内涵所延伸出来的,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之情,让人们在这一节日里,不仅表达对逝者的缅怀,更多的是生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清明节的特殊氛围,也开始给身处纷扰繁杂社会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慰藉和沉潜的机会,让人们向“惜生命、身心安”的方向靠拢。
对于珍惜生命,年近七旬的田伟英老太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几年前老伴的因病去世,让田老太慢慢意识到,尽管岁数已高,但仍要好好利用剩余的人生。除了每天坚持晨运锻炼、与结识的老朋友们唱歌聊天外,她还很热心帮助街坊邻里,“人生苦短,我现在的日子过得挺快活,而帮助街坊,则是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余热,做点实事,日子充实,也就不浪费自己的人生。”
而作为一家之中顶梁柱的中年人,则把珍惜健康、善待家人看作珍惜生命的重要部分。“平时我们总有太多的借口,埋头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圈之中,却忽视淡漠了亲情等人间最珍贵的东西。”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赵启文认为,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是珍惜生命最直接的体现之一。而重视家庭和亲情,多关心家人,孝敬父母,也是珍惜家人,牢固亲情的方式。此外,他还认为,应该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让孩子们懂得生命的可贵,尊重生命乃至敬畏生命,认识并珍爱自己及他人的生命,也显得尤为重要。
不少年轻群体,不约而同地将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作为他们珍惜自我生命的方式之一。今年刚参加工作的邱凯觉得,在现代社会,人们面对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很多人的精神无法得到安宁,并非所有人都懂得善待生命,不时更出现一些轻生自杀的事情,而这,恰恰就是不尊重自己生命的表现。“不仅是我们自己要学会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也要多关爱身边的朋友们,哪怕只是一次平常的聚会,一个普通的电话,让朋友之间有相互倾诉、分享的机会,密切大家的关系,也是珍惜与他人共处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