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报讯(记者 杨宗林)4月9日,我市召开2012年全市科技表彰奖励和发明创造暨科技工作大会。会议部署了今年的科技发展工作,表彰了一批为我市科技进步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
开展全民发明创造活动
会议指出,今年要以专利培育为重点,以发明专利申请量每年基本倍增为目标,全面开展全民发明创造活动。市政府将出台《梧州市发明专利倍增计划》,明确“十二五”发明专利申请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要着重抓好“三项工程、两大行动”的实施。包括实施科技项目发明专利倍增工程;实施创新平台发明专利倍增工程;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发明创造倍增工程;实施全民发明创造大行动;实施创新成果专利化行动。
会议强调,要宣传引导和鼓励支持科技人员、企业员工、大学生、青少年和社会各界提高专利意识,开展发明创造,申请发明专利,促进发明创造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各级财政、科技和知识产权部门要加大对发明专利和专利年费的资助奖励力度,促进大量创新成果转化为发明专利。
部分指标处于全区偏下水平
据会议通报,2011年,我市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涌现许多新亮点。去年,全市共有30多项国家、自治区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和一批市级项目完成实施,通过项目验收,累计形成20多亿元/年的生产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然而,总体来说,“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仍然很弱。”市科技局局长曹垂龙说。目前我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排在全区第6位,许多反映科技进步水平的指标在全区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去年科技进步水平考核只有藤县和长洲区能够通过。自治区要求到“十二五”末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2.2%,而我市“十一五”末的时候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只占GDP的0.26%。
各个领域获奖项目不平衡
据会议通报,2011年我市共22个科技项目荣获梧州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二等奖各5项,三等奖12项。获奖项目涉及造船、松脂、制药、医疗卫生等领域,体现我市机械、制药和化工方面的实力。不过从获奖名单上看,各个领域获奖项目并不平衡,医疗卫生系统获奖项目较多,共8项,约占所有获奖项目的36%。
“不单只今年,其实卫生系统一直以来都是获奖最多的,每年都占所有领域总获奖项目的三分之一以上。”市科技局成果管理科科长甘卫告诉记者,因为卫生系统科技项目获奖后会跟医院的评级、医生评职称和员工工资等挂钩,所以各医疗卫生单位对科技项目申报立项非常支持,甚至很多单位愿意自筹经费做科研。
此外,由于“参加评奖的项目要经过成果登记和鉴定,这要写很多专业材料,鉴定过程较为复杂,很多其他领域的单位或企业不愿意花太多心思。”甘卫说。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不应“高高挂起”
甘卫向记者解释,自从体制改革后,不少企业走民营化道路,我市除了几个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外都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对科技方面认识不够,人才缺乏,科技基础薄弱。
“科研创新活动关键是有成熟的激励机制和单位领导的认识。”甘卫说。很多中小企业老板觉得搞科研人力物力消耗大,不予以重视不愿意做,自然也不会鼓励支持员工的科研创新活动,有些企业还拿员工科研获得的奖励充公,这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
甘卫认为,其实科研创新是提高企业形象和声誉的重要措施。“高新技术企业还能得到税收优惠,也是企业竞争的优势所在,与企业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