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2012年广西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在南宁刚刚落幕的2012年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中,我市小选手共获70项奖励,其中11个项目获一等奖,7件作品获推荐代表广西角逐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今年我市进入广西决赛和代表广西角逐全国大赛的科技创新项目数量均排名居全区前三。
有关人士指出,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着质量低、城乡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科技经费缺少等众多问题。梧州市青少年如果要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长足进步,需要学校和家长改变唯分数至上的观念,加强培养孩子动手动脑能力,调动孩子科技创新能力。
现状一:参赛作品质量普遍不高
近日,在南宁落下帷幕的2012年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我市小选手在7个项目的比赛中共获70项奖励,其中全区46个一等奖项目中我市占了11个,7件作品获推荐代表广西角逐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据市科协统计,今年科技创新大赛共收到我市各县市区各竞赛项目作品200项,作品总数从160多项上升到200项,增幅近1/3,与去年相比有大幅度增加。
不过,在上交的200件作品中,能够顺利通过筛选进入广西决赛的作品只有26件。《2012年广西青少年科技大赛决赛阶段各城市作品数量对比》数据显示,排在第一名的南宁市共50件作品入选广西决赛,第二名柳州市也有40件,我市进入决赛的作品数量明显比第一第二名少。
在获推荐代表广西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赛的作品中,南宁市为20项,桂林市为9项,我市仅为7项,与第一名的南宁也是有着很大的差距。“近年我市参与科技创新人数不断增加,但是作品质量普遍不高,很难选出有影响力的作品,与广西区内大城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市科协科普部相关负责人李建中表示。
现状二:城区中学不给力
据市科协提供的获奖名单,今年我市获得的11个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中,7个是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4个是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且所获一等奖的7个中学成果全部是来自蒙山、苍梧、岑溪和藤县,梧州市区无一中学获奖。剩下的4个小学创新一等奖则由市第一实验小学包揽,梧州下辖县市无一获此殊荣。获推荐参与全国大赛的7个项目中,来自我市下辖各县市共5个,占了总数目的71%。
我市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呈现出小学阶段市区学生摇摇领先于各县市,而中学阶段市区学生远不如所辖各县市的不均衡特点。市四中多年负责该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何瑞琦老师介绍,不单只是今年,其实历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都是如此。
“小学阶段是梧州市区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强,获奖较多;而中学阶段就反过来了,是所辖县市的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占绝对优势,市区学校望尘莫及。”这不禁让人感觉,理应作为模范带头作用的梧州市区中学很不给力,科技创新能力远不如所辖县市的“弟弟”们。
此外, 据市科协李建中介绍,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一直存在着参与度低、经费和科普教育基地严重缺少等现象。“很多老师和家长不支持中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认为搞科技创新活动纯属玩乐,所花时间又多,耽误孩子的学习。”李建中说。
原因:学生和家长认识不足
按照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方面,市区学校比各县市有优势,小学阶段学生创新能力占优势说得过去,但中学阶段学生创新能力却远不如各县市,这种现象让人很费解。
何瑞琦老师告诉记者,因为小学阶段学生只有三门主课,学校有科学课和科学老师,学生也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发明创造活动,市区学校在资源各方面相对有优势,容易出成果。而中学则有八门课程需要学习和考试,老师学生每天都忙着应付繁重的课业,从事发明创造等业余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少。
“中学阶段,很多县市学生不一定考高中、升大学,他们有不少学生毕业后会就读职校或者出去打工,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参加活动拓展自己的爱好。”何瑞琦说,“加上县市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在科技创新发明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此外,何瑞琦老师分析认为,一是很多市区学生家长认为搞科技创新活动还不如报个补习班。二是学校往往是把参赛通知发下去后就等着学生上交作品,很少花时间去指导学生的发明创造,仅有少数感兴趣的学生主动参与。三是市区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干,孩子主动动手动脑的兴趣不大。
李建中说,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经费相当少,专门用于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基地仅有两三个。科技创新软件硬件严重不足,市区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困难重重。
意义:科技创新让孩子很受益
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在课业负担繁重的情况下,不少家长老师认为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太浪费学生时间和精力,耽误孩子的学习。“其实并没有占用我太多时间,我都是利用周末和其他课余时间进行创造发明的。”来自藤县一中的韦雪明说。她的作品“新型车用碎玻锤”改良了传统碎玻锤的不足,对客运车辆及公交车辆的安全防范起到了实际作用,获得今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广西一等奖,并将代表广西参加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角逐。
韦雪明告诉记者,她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收获良多。“去年看到一些公交车自燃事故的报道,关于车辆安全逃生的问题,我想在乘客破窗逃生方面做些努力。”韦雪明说,“为了这个科技发明,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机械工程学的知识,期间不断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据韦雪明父亲韦观华介绍,做这些科技创新活动,女儿像是在玩耍,“她在从事这些活动的时候很开心,获奖后信心大增,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变得非常自信。”韦观华说,“科技创新活动既能提高动手能力又能学习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科技创新活动能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思维方式,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精神。”广西科技馆、广西青少年科技中心副馆长、副主任黄星华说,“孩子将会受用一生。”黄星华告诉记者,“单一的为了考试和分数的学习非常被动,这种学生容易陷入思维僵局,科技创新活动比埋头啃书本更能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对策:科技创新需要创意
根据2007年《关于2007年梧州市中考工作的通知》规定,“在初中阶段参加科技发明创造大赛,个人项目获全国级二等奖以上的加15分;个人项目获自治区级二等奖以上的考生加10分。”所得加分计入考试总成绩,以鼓励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过一些学生和家长并不看重这些分数”何瑞琦老师告诉记者。
关于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南宁市和柳州市做得很不错。“要改变这种现状,学校和家长转变唯考试分数至上的观念是关键。”柳州市科技馆馆长赖玉杰告诉记者,柳州市并没有关于获奖者中考可以加分的政策,辅导老师也没有任何绩效和奖金等奖励,“完全是靠大家自觉。”赖玉杰说,学校和家长要本着为孩子将来长远打算的负责态度,眼光放长远点,不要太过于看着眼前的分数。
“经费不足是各县市存在的普遍问题,在经费缺少的情况下我们其实也可以做很多活动。”广西科技馆、广西青少年活动中心副馆长、副主任刘慧英说,她们曾经做过一个鸡蛋碰石头的实验,就是在高楼上让学生把鸡蛋往楼下砸,谁的鸡蛋完好谁就能赢。结果有些学生自制降落伞、有些则用报纸包住鸡蛋,学生开动脑筋想了很多让鸡蛋砸地过程中得到缓冲的模式,这个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效果。
针对一些家长和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不了解不支持的情况,市科协李建中表示,以后会加强科技创新方面的宣传,联系科技人员到学校做科普讲座扩大影响力,同时探索一些有梧州特色的长效性科普教育活动的经验。 |